雅科夫被俘後,斯大林希望次子不要再發生雅科夫那樣的不幸,並且在飛行中派人保護瓦西裏。但瓦西裏表現得英勇頑強,在四年的衛國戰爭中多次駕機迎敵,擊落敵機,榮立戰功。後來,瓦西裏雖成為一名將軍,但作為不大。
斯大林去世後,赫魯曉夫把瓦西裏監禁起來。瓦西裏孤獨地生活了十幾年,最後死於喀山。他的墓碑被人們毀壞得不成樣子。
斯大林非常喜愛他的小女兒斯維特蘭娜。在她年幼的時候,父親總是親切地稱她為:“我的小主人……謝坦卡。”在她母親去世後的歲月裏,斯大林總是盡可能多給她一些溫暖,給她一些愛。
妻子去世後,斯大林的家庭越來越冷清,親屬們不再來了,而且厄運接踵而來。斯大林前妻的哥哥亞曆山大·斯瓦尼澤和納傑日達的姐夫列金斯都在大清洗中被處死。納傑日達的姐姐安娜的命運最為悲慘。她曾因間諜罪被投入監獄,在嚴酷銬打下,她承認了自己的“罪惡”,出獄時已精神失常,後來死在醫院。安娜蒙受不白之冤,主要是因為她曾經寫過斯大林光輝事跡的回憶錄,並在國外發表。斯大林得知後大為惱火,說:“她沒有資格寫領導人的回憶錄。”這是她的主要罪證。
在斯大林所有的家庭成員中,有一個最偉大的人物,也是最普通、最平凡的人物,她就是領袖的母親——葉卡特林娜女士。一方麵,她確實是個最偉大的母親,她生育了一個堅毅、果敢、極有能力、甘願為無產階級事業奉獻一生的兒子。她的兒子使整個蘇聯甚至半個世界大大改變了模樣。另一方麵,她又是一個最平凡、最普通的母親——個農奴的女兒,一個樸實無華、又精明強幹的女人。這位虔誠的婦女沒有文化、不懂俄羅斯語言。她一生廝守在自己的故鄉格魯吉亞,過著簡樸而恬靜的田園生活。
老人的晚年是孤獨的。兒孫們忙於革命,幾乎沒有機會使老人享受天倫之樂。當他的兒媳納傑日達去世後,想起三個失去母愛的孫兒們,老人深感憂傷。
在老人去世前不久,斯大林回家鄉看望她。母親語重心長地說出了一句她一生都想說的心裏話:“你沒當上神父,真可惜!”
老人純樸簡練的語言提出了一個令人們思考的問題:如果斯大林當年聽從母親的安排,去當一個神父,如果斯大林不成為蘇聯的領袖,那麼蘇聯應怎樣發展?會出現一些什麼情況?曆史就是曆史,曆史是不可以假設的,也是不可改變的。它不以任何個人的意誌,也不可能以斯大林母親的意誌為轉移。1936年,她去世了,終年約80歲。
兩袖清風的最高統帥
在波茨坦會議期間,斯大林就已經感到非常疲勞了。緊張的戰爭耗費了他的精力。他並非一個冷漠麻木的人,不能不受各種危機和挑戰的影響。他易動感情,事事留神,這從他的各種情緒的變化和發脾氣中可以看出。與此同時,斯大林也有巨大的自製力、充沛的精力和複元力。在波茨坦時,他雖然心情輕鬆,態度和藹,但已經顯得有些老態龍鍾。據他女兒斯維特蘭娜說,對日戰爭結束後不久,他病得很厲害。但當貝爾納斯和貝文於1945年12月來莫斯科參加外長會議時,斯大林的身體狀況已經有所恢複,並且接見他們了。像整個國家一樣,他也需要休息一段時間,但是,他沒有時間休息。
當翻開1946年的第一頁日曆的時候,蘇聯人民驚喜地發現,闊別4年之久的和平之神又降臨到了他們身邊。莫斯科卸掉了戰爭的盔甲,穿上了節日的盛裝,巨大的紅五星在克裏姆林官上熠熠閃光,輝煌的彩燈把莫斯科的大街小巷重新裝扮起來,紅旗、橫幅標語牌和領袖的畫像醒目地掛在各個重要場所,人們在街上安祥地走來走去。這一切都意味著一個由和平建設代替戰爭的新時代的開始。
就在這一天,即1946年的1月1日,蘇聯《紅星報》在頭版最顯著的位置上刊登了巨幅照片。照片上,斯大林身穿大元帥軍服,精神抖擻,神采奕奕,緊站在他旁邊的是朱可夫、伏羅希洛夫,靠後一點的還有羅科索夫斯基、科涅夫、布瓊尼、鐵木辛哥,他們個個神采飛揚,麵帶微笑,勝利的笑意寫在臉上。
然而,在此時此刻,斯大林並不感到輕鬆。因為戰後的蘇聯,麵臨著安頓人民生活和重建家園的巨大問題。在戰爭結束後的幾個月之內,有800萬人從武裝部隊複員,有450萬人從德國的苦力營和其他集中營回到祖國,有被疏散到烏拉爾以東的800萬人正向西擁來尋找自己的家園。但是,不能允許慢慢地恢複大家渴望已久的和平時期的那種比較好的生活條件。所有的有勞動力的人都很快投入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偉大重建工作之中,這需要他們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的那種大幹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