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亂甚,滇都督電飭在川滇軍往援。先是唐繼堯(後為黔都督)率師北伐,並順道援黔。入黔後,父老皆牛酒犒勞,泣涕請救,遂入定省城。時潰兵串同土匪在遵義嘯聚搶劫,電請滇軍由川赴援,我軍遂不遑休息矣。
(第二十七節)援黔之整備及其設施軍隊之配置計劃
衛生兵十五名
滇軍配置就緒,由川起程。川民攀轅請留,情意殷殷。入黔境後,歡迓者愈多。(威寧、大定土匪皆以之平)
(第八章)軍事上之人物及其設置
(第二十八節)滇軍之人物及其事實
(原文闕)
(第二十九節)運輸通信給養衛生
糧秣為行軍要素,陸路尤須注意,故運輸尚焉。滇、川接壤,皆山國,夙多以馬馱負運,行軍稱便,視東北西北各省之需駱駝及車運之艱難者,情事不同矣。故此次皆以馬匹運輸。
電報為交通機關,土匪逞後,川、黔境之威寧、赤水、永寧一帶電線被砍斷者,常百餘裏,消息阻礙。滇軍請於滇軍府,越界往修,瀘、渝電線始通。
中國往時用兵,動稱因糧於敵,其實則取之被兵之人民耳。滇軍赴川給養,皆先命地方官吏照市值儲備,無分毫派之民間。紳民之備牛酒歡迓者,兩梯團長皆遜謝至再,必不得已,始令軍士勉受焉。故川、黔境內人民往往頌滇軍厚德雲。
將兵之道,戰時以拚死為前提,平時則以衛生為最要,蓋病者少,然後戰士多也。滇軍衛生隊講求有素,於飲水一切,均詳細規定,故平時戰時兵士均無甚損折。祗劉鎮藩在永寧城中,為川軍暗害,並先因劫物,害遞文報之兵士數人雲。故凱旋時,省中人士鹹稱異焉。
(第三十節)兩梯團之凱旋
援川軍自陰曆去年秋冬出發,雨雪載途,益以蜀道之難,勞苦萬狀,涉川曆黔,建立殊勳。於五月初五日,兩梯團之師適會於嵩明境之楊林驛,次日,整旆起行。初六日,抵雲南省城。都督率屬遠迎於東城外之聚奎樓,各界均分地齊集迎迓,至承華圃,由都督演說獎慰。霍驃騎所言去時笳鼓喧,歸來兒童競,不能過也。
(第三十一節)賞勳退伍及裁並之辦法
援軍返滇後,籌劃退伍一切事宜。先令各部隊考查士兵戰功品行及服務遠近,核明自願退伍,自願留隊及入巡警三種,分別發給適任證書、善行證書、感狀、功牌、勳章、退伍執照,又給退伍賞金,上士十五元,中士十四元,下士十三元,上等兵十二元,一等兵十一元,二等兵十元,計兩梯團第一次旋軍約退五千餘人。各府、州、縣均各派代表歡迎軍人還鄉。餘另詳援黔事略。
(李東平整理:《雲南光複紀要》,第88~120頁)
援黔篇[9]
援黔軍,即滇之北伐軍。北伐軍編定於辛亥十月。當時,漢陽失守,民軍不利,南北議和,遷延未決。識者慮北清複振,謂非聯合各民軍大舉北伐,不足以謀統一而鞏大局。於是長江以南各省,鹹組織北伐軍。滇僻處天末,界連緬、越,而光複後,曾出師援川,用促川省獨立。複以清廷尚在,後患滋深,都督蔡鍔召集將領議以援川之師,循江東下,自宜昌登陸,進窺襄陽,出潼關、武勝關之後,截擊清軍,俾不得逞誌陝、鄂,然後結沿江之師,直搗燕庭。編定北伐軍四千,命唐繼堯為司令,取道瀘州,與援川滇軍合,徑赴中原。適黔省反正後,執政如張百麟、黃澤霖、趙德全,濫引匪類,盤踞要津,政權匪勢,混而為一。張、黃自充龍頭,黨羽鴟張,為害日烈。然皆擁重兵,黔民固無如何也。黔中耆老爰舉代表戴戡,會同旅滇黔人代表周沆,乞便道移師入黔,代清匪亂。鍔以北伐為重,又以事涉嫌疑,不允所請。黔代表再三籲懇,謂滇、黔唇齒,黔亂,滇難獨安,即湘、蜀亦受其影響。鍔乃命唐繼堯率師入黔,事定當移師北伐。
民國元年一月二十七日,滇都督蔡鍔暨北伐司令官唐繼堯誓師承華圃。二十八日,支隊長庾恩湯率師首塗。二十九日,繼堯率北伐軍本隊出發,先後送者數千人。旗幟大書“不平胡虜,請勿生還”八字。臨時省議會、女子愛國協會均以紀念白巾贈軍人。二月五日,軍次平彝。奉鍔電,謂蜀氛未靖,陝勢頗危,我軍應改道入蜀,會合援川軍,先平蜀亂,即援陝北伐,於大局關係甚巨。且探悉黔省黨競劇烈,我軍一到,衝突立生,即代戡平,而收束匪易。審時度勢,應暫置黔事,並力赴川。雲雲。同時,黔代表戴戡、周沆亦奉電,謂此間黔人劉榮勳、鍾元黃上書,謂滇軍助一二人之黨爭,將戕七百萬人之生命。浮言固不足恤,然黔軍政府既生疑忌,將來到黔,難免衝突。我軍既多樹敵,黔省又重罹殃,已飭唐司令改道入蜀。雲雲。戡與沆複電,指鍾、劉乃張、黃朋友,新自滬來,或不熟悉內容,故為危詞聳聽。且滇軍入黔,已通訊預備歡迎。設中途作罷,則貴陽與謀諸人必遭殘害,株連良善,勢所必至,元氣正氣,喪失殆盡。是滇軍不發,黔禍或緩須臾;滇軍改道,黔害立見糜爛。至慮剿黔敵,所敵者僅少數匪魁,吾黔馴良之父老子弟,有感激,無猜忌,可以斷言。現唐司令迭據前隊入黔報告,深悉黔民痛苦,熱心赴援,忽受改道命令,乃決策北伐,置黔事不問。但又念成約所在,無從反汗。且黔不定,無以平川固滇,故取道安順,聽候進止。又謂戡、沆對於黔局,隻有是非,無恩怨,此心可矢天日。雲。於是鍔複致電繼堯,謂軍情瞬變,不能執一。現接瀘州電,蜀軍數萬在自流井北界牌與滇軍開釁;而皖則三河失守,壽、亳均危;陝則靈關、潼關失守,西安亦危。自應先其所急,力顧大局。惟聞二月十五夜,貴陽黃澤霖扣餉肥私,為部眾所殺,張百麟遁安順,黔人乞北伐軍往助,可酌撥隊伍代定黔事。餘軍仍須入蜀,以應援蜀之急,並速北伐之師。當是時,北伐前軍已深入黔,繼堯亦決意由安順出重慶,以會合援川軍。二十三日,軍次安順,官紳郊迎道旁,觀者延長四五裏。滇軍整肅入城,居民驚喜。駐軍二日,拿獲匪徒數名正法,人心快甚。繼堯以聞清帝退位,民國成立,全軍歡慰,大局既定,本軍計劃自應相機而行。擬先平黔亂,再由遵義出重慶,北急則聯諸軍以伐北,北定則並全力以援川。北、川俱定,則經營西藏,以盡雲南軍隊任務,電滇軍政府請示。得報雲:滇川事已和平解決,且和局既成,戰事自熄,計劃當稍變更。已電令與蜀協商經營藏、衛。至黔事糜爛,迭經紳耆乞援,實難坐視,希即督率所部,戡定黔亂為要,勿庸改道入川也。二十五日,繼堯率師而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