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成功心理學:“心法”才是真正的“方法”(1)(1 / 3)

成功在每個人心中的定義是不一樣的,因為成功是因人而異的!在你心中,什麼樣的成功才算是成功呢?其實成功很簡單,在每個領域都有成功的人!然而並不是非要獲得世界之最才是成功!而是你認為這個結果會產生一種成就感,一種喜悅,那就是成功!

布利斯定律:事前想得清,事中不折騰

布利斯定律說的是:花費較多時間為一次重要的工作做一個事前計劃,那麼做這項工作所用的總時間就會減少。該定律由美國行為科學家艾得·布利斯提出,因此就用他的名字來命名。

美國曾有幾個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他們將學生分為三組,按不同方式訓練投籃技巧。甲組學生在20天裏每天練習實際投籃,然後記下第一天與最後一天的成績;乙組也將第一天與最後一天的成績記下,可是在這段時間內他們不做任何練習;丙組每天用20分鍾做想象中的投籃訓練,若投籃不中,他們就在想象中做出相應的糾正,然後分別記下第一天與最後一天的成績。

結果顯示:乙組毫無長進;甲組進球增加了24%;丙組進球增加了26%。據此,他們得出一個結論:行動之前進行頭腦熱身,構想要做之事的每一個細節,梳理心路,然後將它深深銘刻在腦子裏,當你行動時,便會得心應手。

通過這個故事,我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之前都應製訂明確的目標計劃,這樣做起事來才會更加有序。目標就是你努力的方向,計劃就是你做事的方法。

有一名推銷員講述了自己在製訂目標上的感受。在上班的第一天,他就與經理講好了條件:自己獨自開展業務,在完成公司所規定的目標之後,把酬金由原來經營所得的60%升到80%。經理十分痛快地答應了推銷員的條件,但要求推銷員一定要在兩年之內完成目標。事隔幾年後推銷員才知道,經理製訂的目標實際上幾乎高得無法完成,但他當時根本沒有經驗,不知道實現目標的難度。不過,當一個人有了目標並有了要實現這個目標的強烈願望以後,奇跡很可能就會出現。

之後,這個推銷員開始勤奮地工作起來。他每天早上5點鍾上班,晚上八九點鍾才下班,剛開始的時候,他非常不習慣,久而久之就逐漸適應了,有的時候一天竟然要工作16個小時。

就這樣,時間一天一天地過去了,他的努力沒有白費。每一天,他都覺得自己前進了一步,生意愈來愈多。他做成了一大批保險業務,也一次次得到了不菲的利潤。別人感覺無法實現的目標,如今卻離他愈來愈近。

一年以後,推銷員就完成了經理要求在兩年之內完成的任務。當然,經理履行了他原先的承諾。然後,這名推銷員又為自己定了一個更高的目標。兩年以後,他的傭金已增加了10倍!倘若沒給自己製訂目標,他根本不敢肯定自己能否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頂峰。

推銷這一行是非常富有挑戰性的,沒有目標,或許就會做不下去。亨利·德佐·羅曾經這樣說過:“倘若一個人朝著他所夢想的方向奮勇前進,盡力奉獻自己所能夠提供的一切,他的事業就會成功。”

行動之前進行頭腦熱身,構想要做之事的每一個細節,梳理心路,然後將它深深銘刻在腦子裏,當你行動時,便會得心應手。實際上,每個人都可以製訂目標。每個人都曾有過夢想,這些夢想也就算是自己的目標,可要實現這個目標就需要有實際行動。在我們實現自己定下的目標時,更需要製訂一份嚴格、合理的計劃來支撐它,若無計劃,你的前景將是一團糟,前進的道路上將充滿未知。

權威研究機構的研究結果顯示,製訂計劃將大大地提高目標實現的成功幾率,製訂計劃者的成功率是從不製訂計劃者的3.5倍。在成功實現目標的人當中,事先製訂計劃的人高達78%,未製訂計劃的人隻有22%。

有句話叫“計劃趕不上變化”,在實現計劃的過程中,你會發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出現了。沒關係,此時你需要做的就是準確地調整自己的目標,繼續努力奮鬥。

最關鍵的一點,是訂好了計劃以後要行動。每個人都知道,沒有行動的計劃沒有任何意義。隻想不做,長久下去,就會感覺目標愈來愈遠,愈來愈難實現,結果就不斷地降低自己的目標。這樣也就失去了製訂目標與計劃的意義,因為它們永遠都沒有實現的可能。每天前進一點點,每天實現一點點,一點一滴嚴格執行自己的計劃,你就會發現其實目標並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