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給忽必烈寫聯
趙孟頫(mèng fǔ)(1254-1322),字子昂,號鬆雪道人,又號水精宮道人、鷗波,中年曾作孟俯,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士,故畫史又稱“趙吳興”。元代著名畫家,楷書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之一。體圓轉漂亮,自成一家,是有名的楷書四大家的“趙體”。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德芳之後也。五世祖秀安僖王子偁,四世祖崇憲靖王伯圭。高宗無子,立子偁之子,是為孝宗,伯圭,其兄也,賜第於湖州,故孟頫湖州人。曾祖師垂,祖希永,父與,仕宋,皆至大官;入國朝,以孟頫貴,累贈師垂集賢侍讀學士,希永太常禮儀院使,並封吳興郡公,與集賢大學士,死後被元英宗追封為魏國公,諡文敏。
趙孟頫是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的第十一代孫。宋朝被元朝滅了以後,元世祖忽必烈就派人去江南,找一些能人,來為元朝政府幹事。趙孟頫挺有名氣,被帶到了大都,去見忽必烈。
忽必烈見趙孟頫長得滿精神,說話、舉動不一般,心裏挺喜歡,就打算重用他。可又一琢磨,他是宋朝皇帝的後代,是不是真心歸順我呐?想到這兒,忽必烈就讓他摘了帽子。趙孟頫把帽子一摘,露出了個尖腦袋。忽必烈一看,哈哈笑了,說:“不過是個漂亮書生。”接著又對趙孟頫說:“聽說你的字不錯,給我寫副對子吧。”趙孟頫就拿筆當場寫了一副有名的對聯:
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
這副對聯是誇元世祖有德性,跟太陽和月亮似的那麼明亮;他住的元大都也建造得特別壯麗,給王朝的江山增加了光彩。忽必烈一看趙孟頫的字確實漂亮,寫的話也都是捧自己的,高興極了,就讓趙孟頫在朝廷裏當了官。趙孟頫的這副對子,不單元世祖忽必烈喜歡。往後,各朝的皇帝也都挺喜歡。
幾十年以後,明太祖朱元璋滅掉了元朝,建立了明朝。朱元璋死後,他的四兒子燕王朱棣馬上從侄子建文皇帝手裏搶到了皇位,當上了明朝的第三個皇帝,就是明成祖。明成祖把首都從南京遷到了北京,他在北京皇城南邊的正中間,修了一座“大明門”,修好了大明門,明成祖讓大學士解縉寫個門聯,裝飾在大明門的兩邊。解縉寫的就是這兩句:“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明成祖看了,滿意極了,賞給了解縉好多禮物。
戲曲家則誠成蝦子對蛙兒
高則誠(1305-?),原名明,號則誠,又號菜根道人,瑞安閣巷人。從小就受到父母和外祖父的影響,深諳南宋滅亡的痛史,同情廣大人民的痛苦,具有一定的愛國愛民的思想。元朝建立以後,高則誠考中進士,斷斷續續做了十來年的元朝官吏。由於他為官清廉,不畏權勢,生性耿直,剛正不阿,經常與上司意見不和,故常常辭官隱退。在他任官期間,替百姓辦了不少好事。後創作《琵琶記》上演以後,深受廣大群眾歡迎,在元末的劇壇上成為一朵璀璨奪目的鮮花,六百多年,流傳不衰,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