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提筆蘸墨精心構思起來:對聯的內容應結合這戶人家的情況才好。便問:“你家是幹什麼行業的?”

胖老板一五一十地回答說:“我家姓苗,世代做屠戶,兼做閹豬的營生,個個男子都是這兩行的能手。”

朱元璋知道了,便迅速產生聯想,構成一副對聯,大筆一揮而就:

雙手劈開生死路;

一刀割斷是非根。

朱元璋寫好了對聯,放下卷起來的袖頭,也不給他們念念、解釋解釋,拍拍屁股就走了。

在旁圍觀的幾個人,見朱元璋匆匆離去,凝視對聯上龍飛風舞的墨跡,有點疑惑不解。其中一人發覺他的臉特別長,聯想到當今皇上是個馬臉,不禁猜測:難道會是皇帝秘密出來私訪?於是尾隨在朱元璋的後麵,果然見他進皇城去了。

朱元璋進皇城後,很不放心,便派人到苗家查看。仆人見苗賓門楹仍未張貼對聯,便進屋責問。苗屠戶用手指指著牆壁回答說:“找們猜測書聯人是皇上,把他寫的對聯當作禦書掛在正屋,焚香祝福啊!”

仆人回皇宮稟告朱元璋,朱元璋大喜,即令仆人賜給苗家白銀三十兩。

遊集市聯賜祭酒

一天,明太祖朱元璋微服漫步於京城的大街小巷,瀏覽市容。當看到京城到處是一派國泰民安的氣氛時,心中無比歡快,走著走著,來至集市街中,見一賣藕農民守在筐邊賣藕,即湊上前去,從筐中拿起一支潔白、粗壯的藕著了看後,自言自語地說:

一彎西子臂;

買藕的農民聽後,品味這句話,覺得是一副對聯上聯,即抬頭看了看陌生人,不知道他是皇上,望著斷藕上的一節藕眼,笑接:

七竅比幹心。

他們倆一吟一接,剛好合成一副對聯。朱元璋真沒想到這位藕農有如此才華,因欣慕他的文才,久久不願離去,還要藕農與他聯句,藕農也不推辭,隻說:“請便吧!”

朱元璋沉思了一會兒,又出一聯:

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

那藕農一邊應酬賣藕的營生,一邊接出下聯:

荷出水麵,朱筆點天文。

朱元璋大喜,即命賣藕農民隨行,親封他為“祭酒”的官職。

莫愁湖聯封徐達

明朝開國以後,徐達被朱元璋晉封為中山王,又稱為魏國公。徐不但長於馬上用兵,運籌惟幄,而且棋藝十分巧絕。朱元璋與徐達同是濠州(今安徽鳳陽)人,從小就一起從戎反元,十分要好;加上徐達棋藝高超,所以朱元璋常常邀約他到莫愁湖邊的涼亭對弈,同時還一邊弈棋一邊對句。但他每與朱元璋對弈,總要敗陣。朱元璋下了決心,要讓徐達亮出真本事來。

在一個初春的日子,朱元璋又邀約徐達去莫愁湖下棋,徐達欣然前往。

他們來到莫愁湖邊涼亭,開局之前,朱元璋說:“今天下棋,立個規距:一、要一邊弈棋一邊對句;二、你若勝了我,我就把莫愁湖送給你。”徐達點頭應允。

開局後,君臣間你衝我殺,互不相讓。中途,當徐達沉思一著子如何下法時,朱元璋眼觀亭外湖邊柳絮紛飛,想起北宋文學家蘇東坡與黃山穀下棋時所作的對聯,信口吟出蘇東坡所吟句:

鬆下圍棋,鬆子每隨棋子落;

徐達把手中的棋子下到要緊部位時,接上了黃山穀的一句:

柳邊垂釣,柳絲常伴釣絲懸。

君臣間對視一笑後,繼續圍殺。

這一天,他們從旭日東升開始布陣,直到紅日西沉,還不分勝負。

朱元璋棋興未減,叫人掌燈,挑燈夜戰。

這時,寒風瑟瑟,水波粼粼。朱元璋探頭仰麵觀賞天上的星月,即興構思一上聯,要徐達接對:

天為棋盤,星為子,何人能下?

徐達瀏覽了一下夜景,見地下縱橫交錯的人行道,頓生靈感,迅速構思出了下聯:

地作琵琶,路作弦,那個敢彈?

過了一會,朱元璋又將上聯略作改動,吟出:

天作棋盤,星作子,日月爭光;

徐達略一沉思,迅速對出下聯:

雷為戰鼓,電為旗,風雲聚會。

夜深了,二人殺得依然難解難分,這時,幹脆不對對聯了,各自專心致誌地調遣棋子。

一局總算圍成了,朱元璋大笑了起來,吩咐侍人備酒,並向徐達說道。“這一回,我是真的勝了!”

徐達謙和地對朱元璋說:“這盤棋,還得請主公仔細看來,方知勝負!”

朱元璋聽出徐達話中有音,又見他端坐著不露聲色,不知他葫蘆裏賣的什麼藥,便親自舉燈照棋,細心觀察,發現徐達的百多顆閃亮的棋子,分明排出“萬歲”(萬歲的繁寫體)兩個字。

朱元璋驚歎不已,親自斟了滿滿的一杯酒,雙手捧著送到徐達的麵前。徐達連忙跪下,接過酒杯,一欽而盡。從此後,徐達也就成了莫愁湖的湖主了。

多寶寺遇秀才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不久,便頻頻出訪各府、州、縣,一次,微服私訪重慶府時,他來到多寶寺遊玩,麵對彌勒佛,脫口說出一上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