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玉父子賞荷對佳句

張廷玉(1672-1755)字衡臣,號研齋,安徽桐城人,清朝保和殿大學士、軍機大臣、太保,封三等伯,曆三朝元老,居官五十年。康熙進士,雍正朝保和殿大學士、吏部尚書、軍機大臣,加少保銜,後加太保。

清代名臣張廷玉,幼時聰慧精明,出語新奇。九歲那年,他隨父親來到一荷池旁賞花觀景。

池中荷葉田田,蓮花朵朵,清風除來,幽香陣陣。父親看得興起,當即口占一聯,叫廷玉對下聯。出句是:“白藕入泥,斜插銀針穿地脈;”張父的出句采用比喻手法,出奇製勝。

小廷玉此刻正望著那紅紅的荷花著迷呢。聽到父親命對,便沒加思索地應聲答道:“紅蓮出水,倒生朱筆點天文。”小廷玉的對句同樣運用了比喻,更顯奇妙,令人歎服。

張父聽後,高興極了:“沒想到你這乳臭小兒,今日卻壓倒老夫了!”張父之所以甘拜下風,是因為九歲的兒子所用比喻確實比他的出句更自然,更新穎。

黃遵憲警聯妙話

黃遵憲(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廣東省梅州人,字公度,別號人境廬主人,清末傑出的愛國詩人、外交家。中日甲午戰爭期間,任江寧洋務局總辦。1895年參與上海強學會、與梁啟超、譚嗣同等人創辦《時務報》,任湖南長寶鹽法道,後署理湖南按察使。戊戌變法期間輔佐湖南巡撫陳寶箴大力推行變革,倡立的湖南保衛局,將近代警政引入中國。1898年8月,任出使日本大臣。戊戌變法失敗後,被清政府列為“從嚴懲辦”的維新亂黨,由於外國駐華公使等幹預,清政府允許黃遵憲辭職還鄉。黃遵憲回鄉後仍熱心推進立憲、革命等工作,並潛心新體詩創作,被譽為“詩界革命巨子”。同時,他熱心家鄉教育事業,創立嘉應興學會議所,自任會長,積極興辦新學堂。1905年3月28日,病逝於嘉應,終年五十八歲。黃遵憲的著作生平自定的有《日本雜事詩》、《日本國誌》、《人境廬詩草》等3種。

出聯勸祖父戒鴉片煙

清末的著名詩人黃遵憲,小時候,正是鴉片戰爭前夕。那時,外國人把鴉片傾銷到中國來,許多人都染上了吸鴉片煙的壞毛病。黃遵憲的祖父也染上了這種壞癮癖。他常常是手端煙槍,臥在床上,吸得津津有味。可是,一離開鴉片,就特別難受。對此,小小的黃遵憲特別反感,也很為祖父的健康擔憂。有一次,他的祖父又上了煙癮,當他深吸一口煙以後,又悠悠地吐出,得意地說出一句聯句:

龍嗬氣而成雲

站在一旁的黃遵憲早就想勸祖父改掉惡習,於是,他趁機答聯勸說:

蠶吐絲以自縛

祖父聽了,心想,連這麼小的孩子對吸鴉片都如此深惡痛絕,我真是自跳陷井呀。從那以後,他就下了決心,改掉抽鴉片的惡習。

115僥幸得來的官位

清朝丁寶楨做四川總督時,有一天,在成都街上看見一副門對:

十年宦比梅花冷

一夜春隨爆竹來

他回衙後,派人去調查這是那位候補官宦的住宅,為什麼讓人家候補“十年”還不任命?姓名弄清後,查遍衙內官名冊,沒這個人。猜想他不善於逢迎,幾任長官不認得他,以至連新造的名冊也把他給漏掉了。最後,從十幾年前的舊冊上查出是候補知縣。

於是,正式委任他當了某縣知縣。老進士接到委任狀,前來謝恩,猜不出是哪位大人的“栽培”。丁寶楨說:“不要瞎猜了。恭喜你‘一夜春隨爆竹來’,快去上任吧!”到這時,他才明白是自己那副對聯引出了一場歡喜事。

花鳥蟲

詩人黃遵憲曾經巧妙地用藥名、花名、蟲名、鳥名串成一副對聯,不但新穎奇絕,而且具有鮮明的政治色彩。戊戌變法失敗以後,黃遵憲被清政府解除官職,押解還鄉軟禁起來,但他並未因為受到迫害而改變初衷,依然強烈地渴望實行變法維新。就在他臨終的前一年,盡管重病纏身,還精心撰寫了一副對聯,寄寓自己的政治信念:

約是當歸,花宜旋複;

蟲還無恙,鳥莫奇何。

“藥是當歸”,“蟲還無恙”是喻寫自己的政治信念決不會改變;“花宜旋複”,“鳥莫奈何”是寫自己的政治理想一定能夠實現。黃遵憲還另有詩表達此意:

萬花爛漫他年事,第一安排旋複花。

這早已吐露過他的情懷。奈何鳥,即杜鵑,“鳥莫奈何”暗用了宋人王逢原《送春》的詩意,“三月殘花落複開,小園日日燕飛來;子規(杜鵑)夜半猶啼血,不園東風喚不回”。黃遵憲的對聯,技巧很高妙,意境也深邃,是有鮮明的政治傾向性的藝術佳品。

普賢和尚以聯勸善

清鹹豐年間,趙廟集有座大廟,廟裏的住持是個老和尚,法號普賢,這俗名李繼賢。他滿肚子的學問,高超的醫術,曾官至泗洲知府,因厭惡官場傾軋,看破紅塵,方才出家當了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