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按照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10%以上的國際標準,我國已於2000年左右進入老齡化社會。民政部發布的《2009年度全國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9年底,全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1309萬人,比上年增長了3.22%,占全國總人口的8.5%,比上年上升了0.2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6714萬人,比上年增長了4.53%,占全國總人口的12.5%,比上年上升了0.5個百分點。我國的老年人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3%,占亞洲的38%。據預測,若以60歲為老齡標準,我國到2014年將達2.03億,2026年將達3.04億,2039年將達4億人,最高時可達到4.4億左右。若以60歲為老齡標準,到2020年,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將達到11.92%,比2000年提高4.96個百分點,屆時每8個人中就有一個65歲及以上老年人。2020年以後老齡化程度繼續提高,到21世紀中葉,老年人口比重將達到25%,每4個人中就有一個老年人。目前,中國雖已步入老年型社會,但尚處於人口老齡化的早期,未來中國人口類型將從輕度老齡化轉變成深度老齡化,進而轉化成重度老齡化,銀發浪潮將成為21世紀我國主要的人口問題之一。如何在應對人口老齡化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之間架起一座橋梁,達成雙贏的局麵,破解養老問題已成為各級政府推進社會和諧的重要政策課題。
同樣的,蘇州也麵臨這一問題。蘇州市於1982年就步入老齡化社會,早於江蘇省4年,早於全國18年。目前,蘇州60歲以上老齡人數正以每年4.5萬到5萬的數字在增加。截至2009年12月31日,蘇州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達到1268158人。其中70周歲以上的高齡老人近60萬,在70周歲以上的老人中70—79周歲的有40.46萬,80—89周歲的有16.56萬,90周歲以上的有1.73萬。滄浪區是江蘇蘇州的中心城區,現有60歲以上老年人64377人,占全區總人數近20%,遠遠大於國際通行的社會人口老齡化10%比率。自2010年起每年將淨增5000名老人。隨著大量退休人員進入社區,城區的社會老人越來越多,洶湧而來的銀發浪潮不僅對社會生活、經濟發展產生了各種影響,也對傳統的養老模式構成了嚴峻的挑戰,對我國養老福利事業造成了極大的壓力,也考驗著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水平。為適應老齡社會發展的需要,加快養老服務體係建設,早在2003年,滄浪區葑門街道就在全國首創了“居家養老”社區服務新理念。經過多年的發展,滄浪區居家養老工作日趨成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但是隨著老年人多層次、多方麵、多樣化的養老需求,現行的社會化居家養老模式逐漸出現了一些新的困局,主要集中表現在社區服務內容單一,服務功能相對薄弱,服務人員專業化程度不高,服務信息不對稱,難以迅捷提供高效服務,不能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同時機製缺乏綜合性和整合力、缺乏統一規範的服務標準和服務質量監督,從而製約了居家養老服務上規模、高效益發展。如何突破製約居家養老工作發展的瓶頸,成為居家養老實踐中新的課題。滄浪區先後探索出了居家養老、政府養老、社會養老三種模式來服務社區老人,解決社會養老的問題。以推廣“鄰裏情”虛擬養老院為重點,著力完善了“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係,銀色家園就是有滄浪區政府扶持的機構養老。銀色家園是區政府投資2500萬元新建的老年公寓,占地13畝,建築麵積近9000平方米。老人公寓注重人性化,一切以滿足老年人的生活需要為出發點,是集文化娛樂、精神慰藉、康複健身、休閑養老於一體的現代化老年公寓,同時也是全區養老機構的培訓中心。由於蘇州生活富足,大多老年人不願離家。滄浪區的專項調查表明,老年人在養老取向上主要分為二類:選擇居家養老56991人,占老年人總數的97.9%;願意入住敬老院和托老所的1226人,占老年人總數的2.1%。可見,絕大多數的老年人是希望居家養老的。
為解決居家養老問題,2007年11月,滄浪區民政投資150萬元,運用“科技手段+市場運作”構築起了一個“圍牆是虛擬的、養老是實在的、運作是科學的、服務是優質的”且能夠覆蓋全區老人需求的新型養老機構——“鄰裏情”虛擬養老院。這一舉措在全國開了先河。
“鄰裏情”虛擬養老院是以中國電信通訊技術為硬件支撐,以“居家樂221服務係統”為載體,以居家養老對象會員製、家政服務隊伍員工製為基本的組織形式,由蘇州鼎盛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作為主運營商,整合優秀的社區服務企業加盟,發揮24小時管理服務優勢,為居家老人提供標準化、專業化、親情化,全方位、全天候的養老服務的沒有圍牆的養老院。虛擬養老院不同於傳統的養老院,這裏沒有住一個老人,僅是一個居家樂養老服務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虛擬養老院成立以來,主要開展了三方麵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