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蘇州老城區社區建設(10)(1 / 3)

2010年全區第四屆社區居民委員會的換屆選舉工作,從3月正式啟動,在選舉過程中,各社區都嚴格遵循選民登記、產生候選人、正式投票選舉的步驟,嚴格執行選舉各步驟的相關程序,以居民小組為單位推選出代表,把有威信、有能力的能人充實到社區成員代表中,確保代表質量。依照有關法律規定,通過選舉委員會推薦和居民聯名、社區居民自薦等形式,經過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複醞釀,由選舉委員會會議進行預選,根據得票多少確定正式候選人名單,並在投票選舉前張榜公布。選舉大會由選舉委員會主持召開,實行了公開、直接、差額和無記名投票,當場唱票、計票,直接選舉出主任、副主任和委員。全區63個社區的換屆工作都經曆了組織準備、選民登記、選民公布、投票選舉、全麵總結及建章立製等階段,本屆換屆選舉的選民登記率平均達到了77.87%、參選率達85.5%,當選得票率88.44%。選舉中59個社區采用“一人一票”直接選舉的方式,占社區總數的93.65%;4個社區因社區規模大、人口多而采用“戶代表”直接選舉方式,占社區總數的6.35%。社區居委會選舉共選出居委會主任63人、副主任81人,專職委員259人,平均年齡40.28歲,比上屆下降了11%;當選的社區居委會委員中大專以上文化的150人,占總人數的57.9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258人,占總人數99.6%;黨員128人,占總人數的49.4%;30周歲以下的當選居委會主任的有12人。社區幹部的年輕化、知識化、黨員占比數比上屆均有較大提高。居委會幹部隊伍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廣大居民群眾對選舉工作十分關注、廣泛參與,增強了居民群眾的參政、議政的能力。

在換屆過程中,實行了選舉觀察員製度,全區63個社區全部聘請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離退休老同誌等擔任選舉觀察員,在宣傳發動、選民登記、投票選舉等重要環節發揮選舉觀察作用,從而增強了換屆選舉工作的合法性,基層民主法治水平也得到了提升。鼓勵大學生村官、兼職幹部充實到社區居委會班子中,並規定黨員、持有社會工作師職業資格證書者優先,解決了居委會年齡偏大、文化偏低、黨員偏少、屬地社區工作者偏少的問題。

換屆選舉結束以後,各街道指導社區居委會及時製定了任期目標和年度工作目標,完善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各項民主製度,促進居民自治健康發展。各街道社區及時統計、彙總、上報了選舉結果,我區換屆選舉的總結完善工作基本完成。部門街道及時組織了新一屆的居委會成員培訓工作,確保新一屆居委會能更好地履行職責、服務社區。紮實有力的措施使社區配套銜接工作及時得到落實。[滄浪區民政局:《關於滄浪區第四屆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情況的報告》]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換屆選舉中,滄浪區在吳門橋街道進行了社區主任和社區黨委書記的無候選人一次性直接選舉。作為全市首個試點社區,南華社區麵積0.2平方公裏,社區戶籍人口1150戶,3029人。暫住人口951人,其中18周歲以上具有選舉資格的選民數2357人,登記選民數1891人,參加投票選民1732人,占登記選民總數的91.59%。

無候選人一次性直接選舉,作為全市首個試點社區,無任何經驗可循,難度較大,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大力支持,區民政局、街道、社區事先深入調研,製訂了切實可行的選舉方案,組織精幹力量,廣泛發動,有效實施,確保了選舉一次成功。南華社區按照要求,成立選舉委員會,登記選民,公布職位、職數及條件。最終,11名競選人完全由居民自薦或群眾聯名舉薦的方式產生。選舉委員會搭建平台,組織競選人集中與居民代表見麵,抽簽確定順序,每名競選人依次發表競選演說,並最終由選民投票選舉。滄浪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與了社區選舉全過程。

此次無候選人直選的成功,在海選社區“當家人”的製度化、合法性方麵進行了積極大膽的探索,呈現出三大亮點。

充分保障“海選”的廣泛性和公正性。南華社區居委會選舉在蘇州市首開“無候選人競選”先河,凡符合資格條件的居民均可報名參選。社區選舉委員會通過組織競職演說、履曆公示、發放告居民書及開通選舉谘詢熱線等形式,有效地激發了選民的熱情,擴大了“海選”的知曉率。南華社區有選舉權的選民一共是2357人,登記選民1891人,最後共有11位居民報名競選,其中有下崗工人、社區工作者,也有“80後”,平均年齡47歲。選舉日當天,參加投票選民1732人,充分體現了“海選”的廣泛性和公正性。最終,在蘇州市產生了首位無候選人競選的社區“小巷總理”。

(二)首次引入地域概念。本次無候選人直接選舉,首次在蘇州市引進地域概念,即要求候選人必須是本社區居民,以便於更好地掌握民情、民意、民需,24小時全天候方便居民辦事。新建立的南華社區居委會均是屬地社區工作者,能和社區居民進行及時地溝通,為居民提供所需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