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城鄉一體化發展理念,統籌規劃和部署城鄉社區建設,加快先進生產要素向農村流動、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現代文明向農村傳播,科學設置城鄉社區。按照“滿足服務需求,適度超前規劃”的原則,加強對城鄉社區用房的規劃建設。各鄉鎮(街道)建有福利救助服務、為老助殘服務、便民利民服務、治安法律服務、勞動保障服務等功能的社區服務中心。2010年1月1日起,對新出讓土地新建住宅小區城市社區辦公活動用房標準每戶由0.2平方米提高到0.4平方米。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實行分類指導:城鎮規劃區、經濟開發區內的農村社區服務中心不低於城市社區建設標準,其他農村社區服務中心用房麵積,最低不少於500平方米,並確保用於公共服務和公益性服務。各地要采取整合盤活資源、適當擴大容量、調整完善功能等方式,抓緊改造麵積尚未達“每戶由0.2平方米”的城市社區辦公活動用房,在2011年底前,確保蘇州市區每個城市社區辦公用房麵積不低於400平方米,並在功能上完善和提升。堅持以方便社區居民、因地製宜打造城鄉便民服務圈為要求,集中設置、整體配套社區用房。落實城市社區辦公用房與住宅小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投入使用”製度,對分期建設的住宅小區,其社區辦公活動用房應在一期規劃建設。建立市(縣)區規劃、建設、民政、農辦、財政、房管、國土等有關部門及所在鄉鎮(街道)聯動會商機製,共同參與城市新建社區辦公活動用房規劃、選址、設計、建設、驗收的全過程,確保新建的社區辦公活動用房達到社區服務管理和居民辦事活動的各項要求。大力推行“最方便的空間給居民辦事、最大空間給居民活動、最小的空間給社區辦公”理念。建立城市社區辦公活動用房的檢查備案製度,各市(縣)區社區建設辦公室要定期會同相關鄉鎮(街道)檢查社區辦公活動用房的管理使用情況,堅決製止和糾正隨意改變社區辦公活動用房用途的行為。

三、進一步發揮基層組織在城鄉和諧社區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要圍繞職能定位,把城鄉群眾的需求,變成基層組織的工作,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上發揮服務作用,在密切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關係上發揮橋梁作用,在維護社會穩定、為群眾創造安居樂業的良好環境上發揮促進作用。加強和改進城鄉社區黨組織建設,構築城鄉統籌的基層黨建新格局。在非公有製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和外出務工經商人員相對集中地建立健全黨組織,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和諧社區中的領導核心作用。要把發展現代農業、培養新型農民、帶領群眾致富和服務群眾、凝聚人心、優化管理、維護穩定貫穿城鄉基層黨組織活動始終,組織帶領廣大黨員更好地履行黨員義務,實踐黨的宗旨,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完善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城鄉社區居民自治體係,推進基層群眾自製製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切實保障廣大居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堅持村委會直接選舉,推行村委會“無候選人一票直選”,城市社區居委會普遍實行直接選舉。通過村(居)民會議、村(居)民代表會議、民情懇談、民事協調、民意聽證、民主評議等形式,對與居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事項實行民主決策。廣泛開展農村三大合作組織民主管理,拓展村民自製內涵。進一步完善村(居)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積極推行村(居)務公開,把居民群眾關注和涉及居民利益的各項事務、財務以及辦事製度、辦事程序、辦事結果及時有效公開,接受群眾監督。采取多種形式,構築社情民意的收集、反映和解決、反饋通道。推行社區錯時上班製,為居民提供全身心、全防衛、全天候服務。著力培育和發展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區社會組織,按照“一級登記、兩級備案、三級管理”的發展模式,繼續實行放低門檻登記、積極閨房備案的政策措施。培育社區社會組織孵化器,對社區興辦社會組織,在場地等方麵予以支持和幫助。製定扶持規劃,落實“以獎代補”、推行政府購買服務等資金扶持措施,積極鼓勵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服務。積極探索業主自治與居民自治的有效銜接,切實維護社區居民和業主的合法權益。發展社區誌願者服務隊伍,推行誌願者注冊製度和培訓製度。積極發揮黨員誌願者作用,繼續深化機關企業、農村、社區黨組織的統籌共建和機關幹部、共產黨員回居住社區報到,參加誌願服務工作,探索黨員義工的考評機製、長效管理機製和社區誌願服務的激勵機製。設立誌願服務“市長獎”,鼓勵市民人人奉獻社會,人人爭當“誌願者”。

四、進一步推進城鄉和諧社區服務體係建設

積極推進麵向基層、覆蓋城鄉、功能完善的政府公共服務、居民誌願互助服務、市場提供服務相銜接的社區服務體係建設。結合城鄉一體化發展要求,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充分發揮政策促進社區就業作用,積極開展創業促進就業活動,健全社區社會保障管理網絡、服務平台和考核機製。加大社會救助和慈善援助力度,加快推進養老服務事業,提升社會化養老服務水平,健全和完善鄉鎮(街道)、村(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和服務功能。建設完善的城鄉社區衛生服務體係,運作規範和效率較高的城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以及比較完善的基本醫療服務體係。大力加強社區人口和計劃生育以及社區殘疾人康複工作。加強社區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發展社區教育,形成蘇州終身教育品牌。廣泛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社區文化體育活動,打造社區優秀文藝隊伍和特色文化活動品牌,逐步形成社區體育或是製度化、生活化、經常化。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引領社區居民思想,積極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愛、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風尚,不斷提高居民的道德素養。加強平安村(社區)建設,完善城鄉社區治安防範體係。深入開展法律進社區活動,推進基層民主法製建設。健全社區人民調解組織,落實刑釋解教人員幫教措施和社區矯正人員矯正措施。加強社區人口綜合管理和社區事務的分類管理,做好社區禁毒、社區消防和社區防災減災等工作,不斷提高城鄉社區危機應對能力。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切實維護婦女兒童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推進綠色社區建設和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打造宜人居住環境。優化社區商業結構布局,完善社區便民利民服務網絡,積極鼓勵和引導各類組織、單位和個人興辦城鄉社區服務業,逐步形成方便快捷的社區生活服務圈。積極動員、組織駐村(社區)單位和城鄉居民開展社區誌願服務和鄰裏互助服務,重點做好老年人、殘疾人、困難人員、優撫對象失業人員、青少年兒童等幫扶、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