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誤區九心中沒有一杆秤(3)(1 / 2)

法律是用來實現社會正義的,但在基本隔絕或遠離社會的學校中。正義如何實現?當教師(或政教處)享有對學生的絕對處置權時,正義又如何實現?

具體來說,小明跑車被竊,警方無法實現正義,這是無奈的結果,隻要竊賊不落網,正義便無法實現,好在警方已筆錄,筆錄代表警方受理,至少可以寬慰一下受害人,使受害人對正義抱一絲希望。而校方卻斷絕了受害人的一切希望。

當小明告訴教師失車一事,教師說:為什麼要騎那麼好的車,紮台型,讓你媽再買一輛。我們發現教師語言中明顯表露三層意思:1.拒絕受理;2.嘲諷與批評受害人;3.幸災樂禍。姑且不論教師的嘲諷、批評、幸災樂禍,我們來分析教師的不受理。為什麼不受理呢,估計有以下兩個原因,一是無能為力,警方尚且無能為力,何況校方;二是非職責範圍,政教處不是保安處。教師對此類“無頭案”的不受理,完全有理由,如果政教處教師此時有錯,錯在對小明的態度上,小明甚至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反問句不是用來表達尊重的,“紮台型”連中性詞都不是,提小明的母親更是刺激性語言。

那麼,小明,一個平時老實的孩子,鬥膽踏進政教處,他來尋找什麼呢?作為受害者他來尋找正義,在他心目中,有事總是找老師的,他以為教師可以給他正義。他沒有料到,教師和學校機構不能給他正義,他連同情也沒有得到,可以想象當他悻悻地離開政教處時,他幼稚的心裏已經認為,這個世界裏沒有正義。他一定很失望,終於決定由他自己通過“報複”行為實現正義。可他又萬萬沒有想到,他竊車卻被發現,這時,政教處卻充當了一回申張正義的角色。使他感覺到不公平,受處罰後,他與“強者”廝混,求助於他們,以為在這樣的群體裏是安全的。

作這樣的分析,是在假設,如果學校能幫助受害學生尋找到正義,便可以阻止事件進一步惡化。這個假設應該是成立的,因為客觀上,許多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最初都是受害者,這些學生要麼從來不信任學校會幫他們實現正義,要麼開始信任學校,後來發現學校不值得信任,進而都認為事實上沒有正義,終於鋌而走險。我們經常可以發現以下事例:

有學生被打,受害人到教師辦公室告狀,教師不作處理,卻訓斥受害人:“你不惹別人,別人會打你嗎?”有時即使處理,也不痛不癢,是非不分,各打五十大板了事。

有學生被“拗分”,告訴老師,老師一本正經教育受害人:以後注意,要吸取教訓,早對你們說過了,身上不要帶零花錢,就你錢多!

上述情況發生在校內是再普通不過的,這樣普通的事都無法實現正義,都需要受害人為尋找正義花費不該領受的“成本”,更何況在一些教師對學生權益的“侵犯案”中,受害人要支付更大成本。長期以來,尋求正義的成本過高,阻礙了中國社會的法製化進程,也養成中國人息事寧人或揭竿而起的兩重人格。

可客觀上,學校又無法為每個受害者尋找正義呀!不,不對。小明到政教處其實是去尋找主持正義的力量,如果校方正準備以積極的態度代表這種力量,並使受害人感受到正義的存在,或許,小明的一生會走另一條路。

如果學校不能代表這種力量,那麼,能不能像對待一個陌生的受害成人一樣對待小明呢?有時,人僅僅需要一點同情,一點點就夠了。

家長會上口無遮攔

有些教師在家長會上,滔滔不絕,口無遮攔,有什麼說什麼,想到哪兒說哪兒,看似率真,胸無城府,其實是走入了家長會的誤區。

家長會最忌諱教師高高在上,毫不顧及家長們的平等身份,蔑視他們的人格尊嚴,不能客觀全麵地看待並介紹學生情況,使他們失去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向。

其具體表現主要有:

(一)出言不遜,自討沒趣

有這樣一件真實的案例。

早晨,王校長剛上班,就發現校長室門口等著好幾個家長。王校長心裏“咯噔”一下,壞了,大概又是來告狀的。果然,家長隻是簡單講了幾句,王校長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原來這些家長都來自初二(1)班,班主任秦老師昨晚剛剛開了一個家長會,總結期中考試的情況。初二(1)班是年級裏的一個好班,學生成績比較好,家長期望值自然也比較高。秦老師大學畢業剛兩年,教學水平還是不錯的,就是脾氣太急。這次期中考試,(1)班的成績比上學期有所下滑,從年級第一跌到年級第三。家長聽到這個情況,心裏已經有了想法,沒想到家長會上,秦老師先下手為強,把家長們狠狠批評了一通,還點名批評了幾名拉班級後腿的學生,說他們家長隻顧自己賺錢,根本不管學生,還影響了班級名次。秦老師的話一出口,家長馬上嘩然。以前(1)班成績好,秦老師態度差一點,家長也就忍了。現在學生的成績不理想,秦老師不反思自己帶班的問題,反而把責任推得一幹二淨,家長自然不能忍受。那幾個被點名批評的家長當場發難,說:“秦老師,個別學生成績不理想,家長固然有問題,班級成績滑坡,任課老師和班主任難道就一點問題都沒有嗎?”秦老師措手不及,她沒想到家長居然會質問老師,就反駁了幾句。結果造成家長的情緒更加激烈,一時間群情憤慨,秦老師抵擋不住,逃回辦公室哭起來。而不依不饒的家長第二天一早就來到學校,要求校長給個說法,也給全體家長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