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附錄:北大概況(3)(2 / 3)

4.李大釗

李大釗(1889-1927)字守常,河北樂亭人。1913年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畢業。赴日本留學,入早稻田大學政治科,開始接觸社會主義思想。1914年組織神州學會,進行反袁活動。次年為反對日本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以留日學生總會名義發出《警告全國父老》通電,號召國人以"破釜沉舟之決心"誓死反抗。1916年5月回國,在北京創辦《晨鍾報》,任總編輯。旋辭職,任《甲寅日刊》編輯,推動新文化運動的發展。

5.茅盾

現代作家、社會活動家。原名沈德鴻,字雁冰,茅盾、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形天等,都是他常用的筆名。

茅盾的著作,經人民文學出版社及其他出版社印行的計有:《茅盾文集》10卷集、《脫險雜記》、《茅盾論創作》、《茅盾文藝雜論集》、《茅盾文藝評論集》、《茅盾譯文選集》、《世界文學名著雜談》、《神話研究》、回憶錄《我走過的道路》以及長篇文集《鍛煉》等。人民文學出版社自1983年起陸續出版的40卷本的《茅盾全集》收錄了他的全部文學著作。1981年3月27日,茅盾病逝於北京。臨終前,他懇切地向黨提出:“如蒙追認為光榮的中國共產黨員,這將是我一生最大榮耀。”中共中央根據茅盾的請求和他一生的表現,決定恢複他的中國共產黨黨籍,黨齡從1921年算起。他以自己的積蓄設立文學獎金(後定名為“茅盾文學獎”),獎勵優秀的長篇小說創作。

6.馬寅初

馬寅初(1882-1982),中國當代經濟學家、教育家、人口學家。1882年6月24日生於浙江嵊縣。1901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學選學礦冶專業。1906年赴美國留學,先後獲得耶魯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和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1915年回國,先後在北洋政府財政部當職員、在北京大學擔任經濟學教授。1919年任北大第一任教務長。1927年到浙江財務學校任教並任浙江省省府委員。1928年任南京政府立法委員,1929年後,出任財政委員會委員長、經濟委員會委員長,兼任南京中央大學、陸軍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教授。1938年初,任重慶商學院院長兼教授。1940年12月6日被蔣介石逮捕。1946年9月,到上海私立中華工商專科學校任教。1949年8月,出任浙江大學校長,並先後兼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央財經委員會副主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任等職。1951年任北京大學校長。1960年1月4日,因發表《新人口論》被迫辭去北大校長職務。1979年9月,平反後擔任北大名譽校長,並重新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委員。1981年2月27日,當選為中國人口學會名譽會長,1981年3月29日,當選為中國經濟學團體聯合會第一屆理事會顧問。1982年5月10日因病逝世。

7.錢玄同與劉半農

錢玄同(1887-1939)原名錢夏,號疑古,浙江吳興人。19歲留學日本,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13年始,先後任北京高等師範、北京大學教授。1917年在《新青年》上發表雜感,力主“文學革命”,成為“隨感錄”的重要作者。“五四”後,任北京師大國文係主任,參加語絲社,並致力於音韻學研究,從事文字改革工.1928年任北平大學中文係主任。有音韻學和辭書等著述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