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曾國藩信守儉樸家風(1 / 1)

曾國藩(1811-1872年),字伯涵,號滌生,清代湖南湘鄉縣荷葉塘(今雙峰荷葉鄉)人,道光進士,湘軍首領,曾以大學士任兩江總督,官至禮部侍郎。為人以公忠、誠樸著稱。對國人之事有一套獨到的見解,善決斷,居官治軍都頗有建樹,為晚清的“中興”立下了汗馬功勞。

有學者評價曾國藩“學重義理、文詞考究、卓絕一代、為世所宗”,他著有《曾文正公全集》。章太炎認為:“曾國藩者,譽之則為聖相,讞之則為元凶。”

這位封建官吏,位高權重,集文治武功於一身,但真正令人稱道的卻是其節儉自守、崇尚寒素的家風。他的曾祖父製定過八字治家信條,其中“蔬、豬、魚”三字,就是要求曾家子孫治家要勤儉、自立。曾國藩對此信守不渝。

相傳,曾國藩做官30年,日常衣著始終布衣布襪。30歲時置買的一件青絨馬褂,隻有遇到過節和慶典時才穿,60歲時“衣猶如新”。每日吃飯也很簡單,以一葷為主,有客略有增加,被時人稱為“一品宰相”。

曾國藩治家極嚴。他親自為妻子、兒女、兒媳製定了尚儉科目,男耕女織,生活儉樸,幾十年不因為自己的升遷而有所改變。

曾國藩任總督、三弟任巡撫後,門第更加榮耀。加上子孫增多,故居舊宅簡陋窄小,不夠用。曾國藩的九弟擅自花3000串錢建了一處新房舍。曾國藩聽後大怒,馳書斥責道:“新屋搬進容易搬出難,吾此生誓不住新屋。”事後果真信言,病故時仍然住在兩江總督舊宅。

曾國藩在給長子的一封信中曾寫道:“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此君子也。餘服官三十年,不敢稍染官宦氣息,飲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風,極儉可也,略豐亦可,大豐餘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爾年尚幼,切不可貪愛奢華,不可習慣懶惰,不論大家小家,仕農工商,儉苦守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

言行導航

縱觀曆史,大到邦國,小到家庭,無不是興於勤儉,亡於奢靡。勤勞節儉就會昌盛,貪婪懶惰就會敗亡。節儉,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惡中的大惡。曾國藩嚴格履行祖父的家訓,並嚴格管教自己的子女,這一點是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

翻開燦爛的中華文明史,以勤儉治國、勤儉持家的典範不勝枚舉。我們今天談論勤儉節約這個話題,並不是要簡單地模仿作秀,而是要在加強製度建設的同時,能夠以史為鏡,在繼承勤儉節約優良傳統的基礎上超越古人,並在新的時代裏將中華民族之文明精華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