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有壓迫就有反抗 (1)(1 / 3)

BBC的西亞受阻——

早中國革命戰爭年代,世界偉人毛澤東主席就曾說過“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這句話在被壓迫的年代成為中國人對抗壓迫勢力的座右銘。在今天,我們已經看不到赤裸裸的壓迫和剝削,有人會說這是一個完全公平的世界。但我要說,我認為我們當今的世界是一個完美無缺的公平世界,那是就是大錯特錯了。在經濟競爭代替大規模軍事衝突的時代,資本家們同樣會利用各種各樣的競爭手段來壓迫貧窮者,而且在國際範圍內表現的尤為突出。每個行業的優勢地位集團都會對別國的行業資源進行掠奪,讓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處於一種完全的依輔地位之上。

在傳媒行業,這一點表現得更突出。從近代到現當代,西方媒體行業完全壟斷了國際市場,牢牢了掌握了世界輿論的話語權。在發展中,西方媒體實現了全球範圍內的無限擴張,為它們的國家帶來了巨大的政治利益。但今天,精神壓迫已經被徹底揭穿。世界落後國家都想到一點,那就是“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在西方行業進行國際壟斷的局麵下,這一點表現得尤為突出。當英國的壟斷性傳媒集團BBS在全球範圍內“找不到競爭對手”的時候,它的風光太陽一樣明媚。但地方國家在越來越強的壓力下漸漸感到,我們需要反抗了,不能再做“沉默的一群”。於是BBS首先在西亞受到地方國家的強烈抵製。

在上世紀90年代,BBC就曾在西亞市場建立本土文化的節目,試圖擴大該集團在西亞的“全麵影響力”,根據當時的情況看,西亞,尤其是阿拉伯國家意識到這是一個“不祥的訊號”。在西亞國家的鬥爭之下,BBC很快因為讚助商撤資而不得不宣布解散西亞的傳媒公司。這一事件讓BBC在西亞的擴張進程受到嚴重打擊。就其全球戰略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缺憾。以此為標誌,世界各國開始驚醒到,“我們應該與西方傳媒壟斷行業進行話語權的鬥爭”。現在看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已經打響。但是,在今天的西亞和中東,尤其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武裝介入,政治穩定都無法保障,經濟自然得不到繁榮。在這種情況下,BBC的傳媒巨頭開始了它們新一輪的西亞攻勢。

2005年,傳媒界最重要的就是BBC國際部重新開設BBC阿拉伯語頻道了。為籌資BBC國際部阿拉伯語電視台成立,英國外相斯特勞將對下議院國會議員透露,政府準備廢除BBC國際部若幹語係電台廣播服務的計劃。這些語係以東歐國家為主,亞太地區的泰語廣播也包括在內。該台的年運營花費預計為2800萬英鎊。然而,外界更關切的是政府準備撤除至少十個國際語係的廣播網,以期節省2500萬英鎊資金,轉為支助新成立的阿拉伯語電視台。BBC曾在上個世紀90年代經營一個阿拉伯語頻道,但開播不到兩年就因讚助商撤走而停播(上麵已經提及)。BBC在全球廣播服務中提供數十種語言播音,其中也包括阿拉伯語。

根據當時專家的分析,BBC再次開設阿拉伯語頻道,是為了重塑它在西亞的形象。因為在阿拉伯地區,美國媒體一直是龍頭老大。而BBC屢次在這裏失勢。這BBC產生更加強烈的“征服”西亞的狂想。另外,為了遏製影響力越來越大的阿拉伯半島電視台,BBC再也坐不住了。還有一個讓BBC產生“占領並控製”西亞輿論界的原因就是她的記者頻頻遭受中東恐怖分子襲擊。早在2004年6月,兩名BBC資深記者在沙特首都利雅得進行新聞采訪時,受到沒明身份者向他們開槍射擊,一名記者當場斃命,另一位受傷被送往醫院。

槍擊案發生在當地時間6日下午5時40分左右,BBC證實,死者為愛爾蘭籍自由記者兼攝影師西蒙-坎伯斯,受傷的是BBC安全事務記者弗蘭克-加德納。遭槍擊前,坎伯斯和加德納乘坐一名沙特人開的汽車在利雅得市蘇韋迪街區采訪,拍攝去年被擊斃的一名“基地”組織嫌疑犯住過的房屋,正在這時,一夥不明身份的槍手躲在汽車裏向他們開槍射擊,坎伯斯當場被打死,加德納身上多處中彈,被打成重傷,開槍者隨後迅速開車逃離現場。聞訊趕來的沙特安全人員將加納德送往附近的醫院,經過緊張的搶救,加納德現已脫離危險。沙特警方隨後開始對利雅得市主要路口進行管製和盤查,全力追捕恐怖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