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大崛起中,被認為是裏程碑意義的大事件是“北京奧運會”,讓中國站在國際的舞台上,敞開胸懷,擁抱全球文化。中國顯示了它的“偉岸”和“大氣的東方文明”。但是,西方人幾乎不願意看到這些。在骨子裏,西方最大意識形態敵人就是中國。在這種情況下,西方世界漸漸不願意正視中國,但中國經濟能力日益強大,使西方國家也不得不依賴中國。政府此時沒有了嚴重的政治挑釁,取而代之的便是用輿論和媒體對第三世界過實施“和平下的輿論控製戰”。這一點,表現在純正的政治上,就是西方國家首腦對中國發展保持低調的評價,在實際行動中處處作梗、為難中國。並最大程度上在中國人身上撈取各種利益。也就是說,西方國家始終不將中國作為它們的朋友,而是利益對手。
在奧運會即將開幕的時候,美國、俄羅斯等國領導人都表示到現場觀看奧運會。特別是布什等西方政要表示要照樣到北京看奧運會的消息傳出後,科威特各報都進行了及時報道。科威特《火炬報》埃及裔記者馬哈茂德用電話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一些西方的片麵報道並不能代表整個世界。第三世界國家在很多國際問題上還沒有話語權,報道的時候嗓門也沒有西方那些媒體大,但西方的報道並不能代表世界的大多數,甚至在西方國家裏,也隻能代表一小部分人的論調。”科威特發行量最大的報紙《祖國報》2008年3月25日還出了件有趣的事情:在同一版麵的不同標題下,一字不差地兩次全文刊登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反對抵製北京奧運會的講話。雖然是罕見的工作失誤,但從另一角度看到編輯們對羅格聲明的重視。對於少數西方媒體報道有些國家的官員發表聲明要抵製北京奧運會,科威特體育俱樂部的經理兼新聞官塔米爾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世界上隻有一件事情大家意見一致,那就是每個人都得死。除此之外,沒有一致的,所以讓他們說去吧,北京不必太在意就是了。”
這種對抗西方媒體的第三世界國家變成一個重要的國際政治均衡力量。在阿根廷,該國的國際新聞完全是遺老西方主流新聞社的供稿。但當阿根廷媒體看到西方新聞界對中國報道失實之後,它們開始創作自己的評論文章,譴責西方社會對中國形象“抹黑”的行徑。而且阿根廷媒體預見到法國總統薩科奇“可能會抵製北京奧運會”的可能。針對這一可怕的舉動,布宜諾斯艾利斯市體育局長弗朗西斯科明確表示:“不能把體育政治化。”在阿根廷,到過中國采訪的記者對中國的看法會更客觀。曾自費來中國旅遊的《國家報》資深記者賽恩茲說,媒體有時候總要報道一些“壞事”,但大部分阿根廷民眾對中國的印象還是“很正麵的”。
以北京奧運會為背景,世界上經曆了一場規模宏大的新聞論戰。麵對西方眾多扭曲和不真實的報道,第三世界第一次表現出團結的精神,並在最大程度上與西方媒體的失實報道進行鬥爭、反擊。這就是第三世界的一種進步。在未來的某一天,第三世界給西方媒體的影響會是:第三世界國家友善、智慧、富有長遠發展眼光。到那時,西方媒體的偏見隻能給少數陰謀家欣賞了。
話語權逐鹿之爭——
關於國際話語權,現在人們一致認為是由西方人塑造的。這本來是一個非常偉大的貢獻,但是,西方國家卻利用這一優勢大力推行媒體行業壟斷和輿論壟斷。這讓當今的世界其他國家感到非常不安。2009年7月15日,在“中非合作論壇新聞研討會”上,非洲代表就主動提出,中非在新聞傳媒領域應該強化合作,應對西方傳媒巨頭壟斷局麵。中國方麵為此表示了非常高的認同感。當新華社將研討會內容部分披露到輿論中時,非洲新聞工作人員非常激動,並認為,中國民眾將與非洲一道,在新聞媒體大戰中成為最友好的一對“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