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河大附中參加過兩次學潮。一次是“九一八”事變後,反對河南大學校長許心武,原因是他不準學生上街遊行。袁寶華說:“許心武是從美國留學回來的工學博士,當時大家認為他是陳立夫、陳果夫的嫡係,後來才搞清楚不是。解放後,許心武沒有跟國民黨走,留在國內。許校長是技術型人物,他反對學生運動。帶頭反對他的是王毅齋。”第二次學潮是反對附屬中高中主任李宏齋。袁寶華說:“這個人抗戰時期曾在省政府當官。‘九一八’事變後,他跟著國民黨當局壓製學生,引起大多數學生的不滿,有幾個教員也對他不滿,反對他。帶頭反對李宏齋的學生叫苗樹勳和胡昭衡,最後把他反掉了。”在河南大學的生活,令袁寶華一直念念不忘,這是他革命思想變化醞釀的時期。他說:“這一段時光特別重要,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1935年,袁寶華在北京大學學習期間,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參加了震驚中外的“一二·九”學生運動。1936年5月他在北京參加共青團,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擔任中共北京大學黨支部宣傳委員。1937年10月,袁寶華受黨的派遣回家鄉開展抗日活動,組織了“南召抗敵自衛團”戰地服務團,建立抗日武裝,打擊敵人,保護群眾。在南陽開展抗日救亡活動中,他擔任過中共南陽特別支部委員,中共南召區委委員,南陽中心縣委委員兼豫陝邊區工作委員會委員和豫西南特委(地委)委員。
新中國成立後,而立之年的袁寶華全力以赴投入祖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相繼擔任過冶金工業部副部長、國家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物資總局局長、國家物資管理部部長。粉碎“四人幫”後,袁寶華先後擔任過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中共第十一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十二屆中央委員,十三屆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上,袁寶華嘔心瀝血,操勞國事,為祖國作出了很大貢獻。
“現在不錯”母校發展日新月異
河南大學既是袁寶華汲取知識養料的聖地,也是他革命火種的孵化地。據袁老介紹,他還有兩個哥哥也都是河大畢業,其中一位畢業於生物係,曾留校當助教和講師,後來到河南省教育廳,與原河南省教育廳廳長、教育家王錫章是好朋友。
雖然年事已高,但袁寶華時刻關心河南大學的教育,至今仍擔任著河南大學北京校友會名譽會長。20世紀80年代,他在政務活動十分繁忙的情況下曾兩次親臨母校視察。1986年8月,他欣然命筆,寫下了蒼勁有力的題詞:“華年似流水,俯仰已白頭。猶念化雨時,崢嶸歲月稠。有負桃李教,愧貽蒲柳羞。入夢塔影秀,猶念校景幽。難逢舊朋聚,喜從故園遊。經營七十載,壯誌展宏猷。任重征途遠,明朝更風流。”2002年7月,他對前去看望他的河南大學領導說:“我們每個人不僅要有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而且應有危機感。河南大學應為河南經濟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此次母校領導的拜訪和校情彙報,讓袁老異地同心地感受著河大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現在不錯。”袁老自豪、振奮地說。言簡意賅的四個字,透露出一種由衷的欣慰、一種熱忱的寄望,也讓每一個河大人感覺到了滿滿的信心、沉甸甸的責任和曆史賦予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