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有關於共和國體與公民權利的言論,侯維倫在豐鎬京都可聽得多了,並不以為奇。陳濟平卻聽得津津有味,他從小隻知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原以為效忠皇帝納捐服役都是天經地義的事,但自從聽了陵寶那個壽彥秋和後來餓侯維倫講了古禮和周禮,才知道這世上除了至尊皇權,還有別的立國禮製。
陳濟平好奇插嘴問道:“北山的皇帝願意麼?百姓當了公民雖然是揚眉吐氣,但是萬人之上的皇帝成了人人平等的公民恐怕就不樂意了吧?”
鄰桌那人見有陌生人搭他的話更是得意,大聲解釋道:“北山的皇帝薑風年歲已老,對幾個兒子都不滿意,竟把年幼的孫子立了儲君。想想北山以彈丸之地夾在鐵翅跟華夏兩個大國中間,遲早是被吞並的命運,還不如改作共和國體,在諸國間搏一個好名聲。
北山薑氏一族高風亮節主動讓出權柄,憑著這聲望仍可以保留皇位,做一個沒有實權的虛君。執政之人雖是民選,但皇位仍可以世襲。這叫君主立憲!好歹還是個過著優渥生活的富貴閑人,比那些自謀生計的公民還是高一等的。
而由此北山立國也就成了整個北山的民意,是每個北山人做出的選擇,若是誰要想強吞,都會在諸國間落下豪強霸占恃強淩弱的壞名聲。”
“那不就是把責任丟給百姓了麼?聽著是公民自己選擇,若最後鬧得真要動起武來,生靈塗炭,這姓薑的倒可以把自己撇得一幹二淨,一切盡是民意做主。”陳濟平撇嘴不屑道。
“就算是生靈塗炭,好歹也是自己做的選擇,自己為自己做主,這叫自由,這叫民主,有這兩樣才是上等人!”那人見陳濟平不讚同自己,連忙搬出兩個嚇人的名頭,仿佛不同意他就是下等人。
“為了做這上等人,死也願意?”侯維倫突然插嘴問道。
“願意!”那人堅定慷慨道。
“為了做這上等人,居無定所,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顛沛流離,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你也願意?”侯維倫追問道。
“願意!”那人更加堅定慷慨應道。
“為了做這上等人,投靠異族鐵翅國,與同族華夏為敵,淪為外人附庸,當了投敵的漢奸,你也願意?”侯維倫再繼續問道。
“若是在共和國體下,就算是被異族人統治也強過在本國做皇帝的賤民。但願整個華夏也像北山一般,在他國自由民主先輩的引領下改頭換麵,洗清劣根,才是華夏人的福分!”那人竟毫無羞愧,跟侯維倫朗朗而對。
“那你的意思就是寧願舉國淪為亡國奴,也好過如今安居樂業太平盛世的帝國天朝?”侯維倫再問道。
“正是!若為自由故,凡事皆可拋!”那人竟比侯維倫還理直氣壯,句句都說得自信無比,仿佛自己所信便是世間真理。
陳濟平看著侯維倫,自己剛才那好奇的神情和迷惑的眼神不見了,刹那間變得清澈透亮而又堅定。他知道是侯維倫故意出言相問,為自己上了一課,讓他看清了這些言論背後的真實嘴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