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還剩一天(1 / 2)

雖然華夏與夜郎的邊境起了那麼大的波瀾,但華夏境內大多數人渾然不知。錦城裏熙熙攘攘繁盛如昔。華西王府裏的主人,華西王侯西望在自己書房裏跟二兒子說話。

“維倫,你回來兩年多了,眼看三年輪換之期越來越近,你又要去豐鎬了。”茂密髯須日漸花白的侯西望說道。此時他仿佛不是一個權勢滔天的藩王,隻是一個舍不得兒子遠行的老父罷了。

“父親,待我去豐鎬以後,您一定要保重好身體。大哥在京城裏待了三年,這次回來後定然又精進不少,比我更能替父親分憂,父親不必太過操勞。”侯維倫垂首回應道。

聽著二兒子說出來的話天衣無縫,既有愛父之孝,也有敬兄之恭,侯西望心頭一陣寬慰,幸好這樣優秀的兒子是自己家的。

侯西望一直最疼幺兒子侯維世,任他怎麼胡鬧,卻因為胡鬧最終死在了外麵。對於大兒子侯維旭是最寄予厚望的,本來按照傳嫡的規矩就應該是將來傳位給他,侯維旭本身確實也爭氣,不僅比不學無術的老三好得太多,就算是放在整個錦城的所有官宦子弟裏比較,也是出類拔萃的。

這個老二侯維倫繈褓時便送到京城做質子,自幼由他那在京城的叔叔侯東望照看得更多些,以前侯西望這個親生父親跟侯維倫的關係,倒不如侯東望這個叔叔跟侯維倫的關係親密。

自從皇帝頒布那個質子三年輪替的旨意以後,侯維倫回到錦城表現得格外引人注目。不僅侯西望自己,就連所有外人都在紛紛議論這個老二竟比老大還強。誰人不想自己的家業由一個最優秀的後人來繼承呢?由此侯西望跟侯維倫日漸親近,感情竟比以前在侯維倫在京城時親近了許多。

“以前你在京城,咱們父子見得少,更談不上了解。這兩年多你在錦城做了許多事,我才知道咱們華西王府最有出息的是你這個老二。你們三個都是我的兒子,你也不要以為我偏愛誰,誰最有本事我就把這爵位傳給誰。你去了京城好好曆練,家裏的事不用多想。”侯西望這番話算是出自真心了,意思就是雖然老二自幼不在我身邊,感情不如老大那麼深,但是誰能襲承爵位全靠本事,目前看起來就是你老二最有本事。

若是以前讓侯維倫聽見這番話,那還不喜出望外或是欣喜若狂了。可現在侯維倫心頭始終壓著一個重重的石頭,那就是一年發作一次的百花丸。不管他侯維倫身為平民還是貴為王爺,隻要不能解決百花丸這個事情,永遠都是百花穀或者火神宗的牽線木偶。就算做了王爺也不過是作惡更大更多,下場更慘罷了。

侯西望說完就注意細看侯維倫的神情,若他表現出一絲欣喜就說明這個老二心裏一直這世襲之事都抱著念想。但是侯維倫竟然神情木然,對他剛才的話沒有絲毫反應,侯西望心中對這個兒子更是看重,覺得他大氣豁達沒什麼私心。

“不管大哥還是我都是您兒子,不管兒子是在錦城還是在京城都會為全力維護咱們侯家。父親您隻管放寬心好了。”侯維倫淡然道。

“那不說這些了。這個陳濟平還真像你說得這麼邪乎,到哪兒哪兒就出事。夜郎邊境鬧出事了,已經往兵部報去了,恐怕要驚動皇帝陛下。邊境糾紛,處理不好不就是國戰,必然要等陛下聖裁!”侯西望岔開話題,說起了陳濟平。

“不是邪乎,是這人確實不凡,又性格倔強,所以必然到處生事。孩兒建議把他支往夜郎邊境,就是怕他在錦城鬧出什麼大事。之前鬧過幾樁都已經險些出了大亂子,兒子深知他的厲害。父親早說咱們王府要低調不張揚,可若是留這個禍害在錦城,遲早要被他惹出大事,錦城的大事就是華西王府的大事,就是父親您的大事。所以隻有支走他!”侯維倫不緊不慢地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