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籠寒水月籠紗,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這是唐朝杜牧的一首《泊秦淮》,相信你們早已朗朗上口了,對於古時文人墨客流連的金陵秦淮也是心有向往了吧。
但是不要怪我說實話,你們所謂的向往,不單單是那些“梨花似雪草如煙,春在秦淮兩岸邊”,更多的則是對“一帶妝樓臨水蓋,家家粉影照嬋娟”的向往吧。
哈哈,言歸正傳,我們還是好好來描述一下這個讓多少人神魂顛倒、醉生夢死的溫柔之地吧。
當然,我依舊不會走正常的路線,這裏的秦淮河,自然與古時的秦淮河有些不一樣的。
先來百度一下,秦淮河,中國長江下遊右岸支流。古稱龍藏浦,漢代起稱淮水,唐以後改稱秦淮。秦淮河有南北兩源,北源句容河發源於句容市寶華山南麓,南源溧水河發源於南京市溧水區東廬山,兩河在南京市江寧區方山埭西北村彙合成秦淮河幹流,繞過方山向西北至外城城門上坊門從東水關流入南京城,由東向西橫貫市區,南部從西水關流出,注入長江。秦淮河大部分在南京市境內,是南京市最大的地區性河流,曆史上,其航運、灌溉作用,孕育了南京古老文明,被稱為南京的母親河,曆史上極富盛名,被稱為“中國第一曆史文化名河”。
而這一條文化名河,在我們的世界裏,自然是沒有被賦予那些造福人類的作用的,它,僅僅隻是一條河,一條名叫秦淮的河,雖然有秦淮河的纖柔、豔麗與霧靄,但是卻沒有那麼深厚的底蘊。
更何況,這條秦淮河,不是橫亙在地上的河流,而是如玉女環帶,緩緩流淌在亭台樓閣之間,或躍於屋簷之頂,或伏於石階之下,水流淩空而不散落,流動不息卻無根無源。
好吧,感覺又有些作了,我就直白點說吧。
這是文字幻世裏的一個世界,一個玄幻的世界,所以在這裏的人物山水,你們都不能按照我們人類的眼光去衡量。當然,我幻想力有限,有些形容自然還是很牽強的,你們就勉強些看吧。
秦淮河流經之處,有一樓閣,名喚雲雨閣。聽這名字,想必你們也有所覺悟了,這個就是我們俗稱的青樓。
雲雨閣的建築與一般古時的亭台樓閣無二,朱漆紅瓦,龍鳳飛簷,就連裏麵的裝飾,也是極盡奢華,雲頂檀木,水晶玉璧,珍珠簾幕,沉香木闊,置身而入,直覺一股溫潤暖意,沁人心扉。
溫柔鄉,自然是讓過客留步,殷商散金之處,所以,這裏的一切,無不環繞著濃濃的軟塌萎靡之風。
在這燈紅酒綠,紙醉金迷之後,有幾幢獨立的樓閣,這些樓閣沒有前院樓閣的奢靡沉淪,隻是清一色的青磚木梁,一排小木屋聯袂而立,相比前院樓閣的喧囂塵上,這裏的屋子,更顯得靜謐無聲。
最東首的一間小屋內,一個身著七彩短衣的女子正臥榻而躺。她的上衣,是棉紗而製,七色彩虹從肩頸處橫貫而下直到腰腹處,下身,則是一條素色及膝短褲,看起來,是那麼的不協調。
女子的雙目正在微微閉著,她的臉頰粉嫩,白皙的膚色中,隱隱透出一股通透的紅潤之感,自是豆蔻年華。
隻是,同樣很不協調的,女子的右邊臉頰上,有一道形如巴掌的黑色印跡,幾乎占據了整半個臉頰。
雖然這黑色印跡是如此的突兀,但是少女那精致的五官,還是難以掩藏的。
她那長長的睫毛,覆蓋在雙目之上,此刻,正在微微顫動。
終於,少女的雙目緩緩睜開了。她的目,輕盈流轉,有著一種說不清的精靈之感。
好了,我也不學周大師神神叨叨了,想必你們也知道,這位女子,就是我們的主人公項靈。
項靈因為看到辰逸在自己麵前被害,一時深受打擊,腦中電波紊亂,觸動大腦深層的那個輻射母體,在洞穴中形成一個超強電磁場,打開了幻世的入口,卻因為情緒激動之下,定位不清,沒有按照預定的路線返回到武俠世界,而是落入到了玄幻大陸。
此時的她,對於發生的事情渾然不覺。她睜開眼的第一感覺,下意識就覺得自己是被人救了。
隻是,環顧一下四周,她覺得自己身處的地方很奇怪,木質床榻,各色羅帳,還有那無處不散發著原生態的物事擺設,令她心中疑竇重重。
不過,因為項靈從小對古風事物情有獨鍾,也曾經去過多處古建築保留完好的地方,是以,她一開始的想法是自己到了一個什麼古鎮之類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