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生教育作為一種思潮最早形成於20世紀60年代。1965年法國成人教育家保羅·郎格朗《終生教育導論》一書的出版標誌著終生教育思潮形成。從此以後,終生教育開始逐步成為世界主流的教育思潮,對世界教育乃至整個人類社會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世界教育改革和發展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對此,查爾斯·赫梅爾在《今日的教育為了明日的世界》中指出:“終生教育是正在使整個世界教育製度革命化的過程中的一種新的觀念。”關於這種新觀念在人類教育發展進程中的地位,赫梅爾認為:“可以與哥白尼學說帶來的革命相媲美的終生教育概念的發展,是教育史上最驚人的事件之一。”
形成及發展概述
一、終生教育思潮的形成
終生教育作為一種思潮在世界上產生影響雖然開始於20世紀60年代,但終生教育作為一種思想,卻有著悠久的曆史淵源。從曆史的角度看,終生教育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臘教育家和哲學家柏拉圖關於哲學的教育思想,此後,亞裏士多德提出的閑暇教育思想同樣具有現代終生教育思想的本質性萌芽。當然,對終生教育思想的古代希臘溯源,並非是附會古人的思想,而是力圖說明,在教育發展過程中,無論何種教育觀念或理念的形成,都有其深厚的曆史底蘊和基礎,在曆史發展過程中,都能找到後來思想的萌芽。終生教育的大規模出現,最早可以追溯到文藝複興時期的成人教育活動實踐和理論。由於終生教育思想的一個本質特征就在於打破傳統學校教育體係,而引入了成人教育的內容,在此意義上,成人教育的大規模出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標誌著終生教育思想的初步確立。一般認為,在工業革命時期,成人教育開始被公眾和社會所意識與接受,隨著工業革命進程的深入,對成人教育的認識開始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到了20世紀初期,一些教育思想家不僅意識到成人教育應該是普遍性的教育形式,同時還應是終生性的教育。在此意義上,終生教育完成了傳統的積累,為終生教育思想的最終形成奠定了曆史和思想的基礎。
在成人教育發展的基礎上,1919年人類第一次提出了終生教育的概念。英國1919年的《成人教育報告建議書》指出:“綜合觀察,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成人教育不能被看做一件奢侈品,專為幾個聰明失學的少數人物而設,但又不應看做一種尋常事情,隻為繼續青春期的短期教育而設。反之,成人教育是永遠的民眾需要,又是公民不可分割的部分,所以具有普遍性和終生性。”這成為終生教育最早的概念性表述。也正是從此開始,終生教育開始逐步成為世界教育界一個顯赫的概念和理念。
在1919年成人教育報告書的基礎上,10年之後,即1929年英國成人教育家耶克斯利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終生教育專著《終生教育》。該書的核心思想認為:學校教育僅僅是教育過程的開始,應該將各種教育(包括初等、中等、職業、大學教育)統一起來,將教育看成是真正貫穿於人的一生的活動。耶克斯利指出:“當我們在取得進步的時候,我們發現我們越來越需要成人教育。除非在青少年時期作好了充分的準備,否則成人教育不會有很好的機會。另一方麵,除非社區中的成人通過持續不斷的教育意識到,胡亂地處置麵向兒童的學校教育是一件多麼有害的事,否則,我們不可能完成一種完全合理而又完備的初等和中等教育體係。但是,更確切地說,成人教育就像食物和身體鍛煉一樣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段話似乎更多的是在談論成人教育本身的重要性,但更為重要的是,耶克斯利表明了學校教育與成人教育乃至社區教育的聯係。這實際上就為打破傳統學校教育的封閉性和終極性奠定了基礎,為社會教育成為教育大係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提供了條件。正是在此基礎上,耶克斯利進一步指出教育不僅要使兒童的身體得到發展,更重要的是使人的一生得到不斷的發展。在此意義上,教育成為終生的活動或事業。他說:“如果我們問,一個人什麼時候可以完成教育?惟一正確的答案是:其生命終止時才會完成。”他認為:“教育包括知識、經驗和夥伴關係。正是因為如此,它永遠不會結束,同時也不僅僅是開始於兒童和青少年時期。”耶克斯利在此實際上已初步明確了終生教育的本質含義,同時也提出了終生教育理論架構的初步設想。在此意義上,我們說,耶克斯利是終生教育思想的重要奠基者。
英國1919年成人教育報告書和耶克斯利的《終生教育》所闡述的思想在後來得到進一步的發展。1944年英國教育法實質上就已經對終生教育有所體現。這種思想同時也超越了英國的國界,使終生教育思想的萌芽在20世紀50年代在法國和瑞典等國家得到進一步的傳播。直至今日,法國還認為終生教育這一概念是在法國1956年議會立法文件中第一次出現的;而瑞典則認為終生教育的概念是瑞典經濟學家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一種教育製度。盡管法國和瑞典這種提法與曆史實際有所出入,但也體現出終生教育思想並不是某一國家或地區所獨有的教育思想,而是具有世界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