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事始(1 / 2)

本想乘著這蜀中之亂,再乘機打擊一下東宮勢力,順便再大撈一筆。本想著以為,這和自己的心腹一起想出來的計謀,是一步秒棋,卻沒有想到,實際上是一步臭棋。

趙王殿下甚是後悔,就不應該和那些木魚腦袋,隻知道行軍打仗之輩商量出這個計策。

“不知先生有什麼辦法教教孤。”趙王殿下不由的看向晉南柯,,晉南柯能夠一眼看出李憫農是自己的人,能夠看出這條計策最大的問題,應當是有什麼辦法補救。

晉南柯假做思考,將自己之前來的路上所想緩緩道來:“蜀中之事漸了,但是京中勢力的耳目必然是時刻關注於此,李憫農的所做所為,必然是會傳入京師。”

“那該如何是好。”趙王殿下有些焦急的聞到。

“李憫農克扣亂民錢糧,此事還未發生幾天,尚未造成很大的影響,還有機會進行彌補。”

晉南柯接著說道,“這李憫農李大人既然是殿下的人,那此事就好辦多了。”

“哦,先生已經想到了辦法。”趙王殿下聽到這話欣喜道。

“其實說起來也很容易,也辛得殿下之前走了一步好棋,殿下平定這蜀中之亂後,便立即開倉放糧,甚至拿出部分軍糧來救濟災民,這已經給殿下帶來了仁德慈愛的好名聲。”

雖然是沽名釣譽,趙王殿下還是哈哈大笑:“這蜀中災民本就是我大魏的子民,這本是孤理所應當做的事情。”

“殿下仁德寬厚,慈愛待民,南柯敬佩不已,自然是看不慣李憫農這樣的官員,克扣災民錢糧這樣的事情。”

趙王殿下聽到晉南柯所說,收起了笑容,沉思片刻道:“先生的意思,是讓孤將李憫農抓起來。”

“隻是,”趙王殿下有些遲疑,“孤現在讓李憫農停下來不行嗎。”

晉南柯搖了搖頭,解釋道,“那自然是不行,這李大人之前表現出一意孤行,絲毫不給殿下麵子的樣子,如今突然停了下來,難免會讓人生疑的。”

“隻有殿下派人將李大人抓捕起來,這於情於理都說得過去,更重要的殿下能得到蜀中蜀人的人心。”

“但是,”趙王殿下還是顯得遲疑,“這李憫農雖然是孤的人,抓起來也很容易,但畢竟鮮有人知道這層關係,在外人看來他是東宮之人,是一個士大夫。”

唐末軍閥混戰,五代十國戰亂不休,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將擁兵權者為王,魏太祖立國之後,吸取前朝之經驗,認為武人嬌慣,易以武亂國,故而定下了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國策。

大魏立國以有二十餘載,如今武人地位日漸低下。士大夫的地位日益增高,即使趙王殿下貴為親王,但還是一個武人,也不敢輕易的得罪士大夫。

當年趙王殿下被囚困於京師,更是不惜重金拉攏任何一個有權有勢的士大夫,這李憫農雖然地位不高,但也是花了大代價才收入麾下的。

這李憫農雖然是自己人,說服抓捕他雖然易如反掌,但是這樣造成的後果卻是趙王殿下不想看到的,畢竟趙王殿下本就不為這朝堂之人的士大夫所喜。

抓了一個士大夫,不管是什麼理由,定然會得罪朝廷上的大部分的士大夫,即使是政敵,在某些時候,士大夫們還是會同氣連枝的。

“殿下的意思南柯理解,但是殿下細細想來,殿下在京師之時,行動多年,又得到了哪些官員的支持。”

趙王殿下啞口無言,自己在京中行動多年幾乎全是白費功,幾乎沒有士大夫願意幫助自己。

晉南柯有些歎息道:“殿下畢竟是個武人,想得到他們的支持很難,既然得不到他們的支持,稍稍得罪他們又有什麼關係。”

“再說殿下算得上是為民申冤,而且如今殿下為我大魏立下了大功,正是聖眷正隆的時候,即使得罪一些宵小,但是隻要不得罪他們背後的勢力就夠了,畢竟你現在有足夠的籌碼”

“哦,什麼意思。”趙王殿下有些不解。

“殿下,您要知道您現在就是最大的籌碼,您手上的軍權和您在軍中的威望,都讓您成為各方爭奪的對象,殿下抓捕了李大人,看上去是抓捕了東宮之人,即使太子知曉,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思前想後,定然也不會怪罪於殿下您,而其他的皇子,在殿下明確投靠於哪一方,也一定是以拉攏為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