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遞進的含義和特征(6)(1 / 3)

上麵的四個例子,在形式上似乎都是並列的複句。例(1)“帶來了燦爛的文化”與“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並列;例(3)“疼痛”與“愉快”並列,是並列複句。例(2)“歹人”與“傻子”在意義上有程度差,用“既不是A,又不是B”並列形式銜接具有遞進義小句充當原因;例(4)“重視該學科基礎理論的研究”與“更熱心於提高生產率的實際活動”具有語義上的程度差,是用並列形式銜接的具有遞進義的小句。為什麼相同的形式卻可具備不同的語義關係的複句呢?這是由於它們的語義基礎不同造成的。

並列句的語義基礎可以是並列關係也可以是遞進關係。具有並列的語義基礎的並列句可以由關聯詞語連接,也可以不用關聯詞語連接,具有遞進的語義基礎的並列句必須要由關聯詞語來連接。例如:

(5)他是學生,我是老師。

(6)風陵渡既是黃河渡口,又是同蒲路的最南端。(魏巍《火鳳凰》)

(7)生產力經濟學的研究人員一方麵重視該學科基礎理論的研究,另一方麵更熱心於提高生產率的實際活動。

例(5)是並列關係的複句,深層的語義關係和表層的語法關係一致,也不需要用關聯詞語連接。例(6)也是並列關係的複句,深層的語義關係是並列,又有表並列的關聯詞語連接。例(7)也是並列關係的複句,但深層的語義關係是遞進,表層的語義關係是並列。

遞進句的語義基礎也可以是並列關係和遞進關係。具有並列關係的遞進句一定要由表示遞進的關聯詞語來連接。具有遞進關係的遞進句,關聯詞語可以出現,也可以不出現。例如:

(8)這孩子不但能聽懂一些中國話,還能寫不少中國字。(邊震遐《火鳳凰》)

(9)鄧省長,你把這東西送給毛主席,影響不好,到時候輕則挨批評,重則會受處分的。(《文彙報》2002.5.28)

(10)請你們出去作報告,不光在咱牛角溝光榮,在全公社全縣都光榮。(常庚西《深山新喜》)

例(8)是遞進句,但深層的語義關係是並列,所以必須要由關聯詞語來連接。例(9)的深層語義關係和表層的語義關係是一致的,可以不用關聯詞語,表達的仍是遞進複句。例(10)是遞進句,它的深層語義關係和表層語義關係也是一致的,並且由關聯詞語來連接。由此可見,如果沒有關聯詞語參與,沒有語境的製約,語義關係基礎是製約並列和遞進的決定性因素。

1.3句法的強製性限製如果沒有關聯詞語的出現,語義關係還是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有什麼樣的語義關係就有什麼樣的句子。但是由於有了關聯詞語的參與,使得語義關係基礎不同的可以成為相同的句子。而關聯詞語在語言中是語法成分,是句法結構中的常項,是表明句法關係的一種標誌。關聯詞語都是對客觀事物之間的事理關係的認識在語言中的凝固形式,都包含事理關係和認識關係兩層意思。可見,不同的關聯詞語表達不同的語義關係。例如:“不但A,而且B”就是表達遞進關係的一種關聯詞語。但是在語言中關聯詞語固定下來的關係是有限的,而客觀現象之間的關係是極其複雜的。這樣在一些句法形式的製約下,某些關聯詞語可以兼表多種關係,這就會出現在語言中同樣的關聯詞語卻表達了不同的語義關係,例如:“既…,又…”有時表達並列關係,但有的時候表達的卻是遞進關係,這也就出現了並列和遞進的區別問題。呂叔湘先生和黎錦熙先生早就發現了這種現象。而這些問題的出現,是由於並列關係是很多複句關係的基礎,因此並列關係也最容易和其他一些關係形成一些交叉。在並列關係和遞進關係具有交叉的時候,句法形式就是並列和遞進轉換的強製性製約手段。例如:

(11)她現在對生孩子坐月子既沒有恐懼也沒有痛苦,甚至完全能夠準確把握臨產的時日。(陳忠實《白鹿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