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學生在逆境中的性格完善(5)(2 / 3)

青少年在困境麵前要學會擺正自己的心態,化困境於力量,讓力量去帶動自己的夢想尋找希望,那樣,自己的生活就會因此而絢麗多彩了。

放飛你的夢想,迎著困境知難而上,把困境當做人生路上腳旁的一朵小花,遇到了小花,就要學會去用積極的心態去采摘,那麼小花有可能就變成了希望。抓住希望,抓住人生的重要的轉折點。

11.在風雨中曆練自己

歌德曾經說過這麼一段話:“我一生基本上隻是辛苦工作,我可以說,我活了七十五歲,沒有哪一個月過的是真正舒服的生活,就好象推一塊石頭上山,石頭不停地滾下來又推上去。”羅曼羅蘭也說:“天才免不了有障礙,因為障礙會創造天才。”記得巴爾紮克說過:“苦難是人生的老師。”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即便是成功者和大人物,他們在事業的開頭也往往是以挫折和失敗為開場白的,而且即便日後獲得了成功之後,還經常會碰到挫折,這一點與一般人對功成名就的成功者的理解並不相同。

逆境出人才

大劇作家兼哲學家蕭伯納曾經寫道:“成功是經過許多次的大錯之後才得到的。”在通常情況中,經曆過無數次的痛苦失敗才能得到偉大的成功。成功出於從錯誤中學習,因為隻要能從失敗中學得經驗,便永不會重蹈覆轍。所以,失敗就如冒險和勝利一般,它也是生命中必然具備的一部分。

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必須記住:每一次失敗都是供我們再踏上更高一層的階梯。當然,在這途中,我們難免會感到灰心與疲憊,但我們要知道,就像世界重量級冠軍詹姆士·柯比常說的:“你要再戰一回合才能得勝”。每一個人的內在都有無限的潛能,但除非你知道它在哪裏,並堅持用它,否則毫無價值。所以,在遇到困難時,你要再戰一回合。

我們都知道音樂家貝多芬,他的事例就能很好地說明:逆境出人才。貝多芬的一生充滿了痛苦:父親的酗酒和母親的早逝,使他從小失去了童年的幸福。當別人家的孩子還在無憂無慮地享受歡樂和愛撫的時候,他卻必須得像大人一樣承擔起整個家庭的重任,並且成功地維持了這個差點陷入破滅的家庭。這是命運賜予他的第一個磨難,但這磨難並沒有擊垮他。

後來,由於家庭的緣故,他青年時期就失意孤獨,而當他在步入創造力鼎盛的中年時,他又患耳疾,雙耳失聰。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還有比突然耳聾的打擊更沉重的嗎?貝多芬一生中幾次瀕於崩潰的境地,他在三十二歲時就寫下了的遺囑。但後來,在他還是頑強地戰勝了命運的打擊。他曾經大聲呼喊:“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把我完全推倒。”即便是在困難重重最痛苦的時候,他還是憑著自己的堅強鬥誌完成了清明恬靜但雙激昂奮鬥的《第二交響曲》。他一生經曆無數次地挫折與磨難,但是,每一次痛苦和哀傷都被他轉化為歡樂的音符與壯麗的樂章。他的一生就是一部交響樂。故而,他後來被人們稱為“交響樂之王”。

其實,在生活中,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挫折與困難,對此,作為青少年決不能低頭,而應以一種積極的心態,理智、客觀地分析挫折產生的原因,並采取恰當的方法來克服挫折。應感謝挫折,生活因此而豐富,人生的體驗因此而深刻,生命也因此而更趨完美。不經曆風雨怎麼見彩虹。其實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隻要我們以積極健康的心態去麵對困難和挫折,就可以做到“不在失敗中倒下,而在挫折中奮起”。在很多時候,挫折也是人生旅途上的一塊巨石,利用它,你可在砥礪精神的刀鋒,開掘生命的金礦,從自信、樂觀、勇敢、誠實、堅韌之中找到人生的方向。

越挫越勇,找到生命支點

古人雲: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這個世界,確實存在太多問題,也許有太多不如意,但是生活還是要繼續。無論麵臨什麼樣的挫折,都可以看作是上帝給予的恩賜,目的是要鍛煉自己。

美國偉大的演說家愛默生曾說過:“每種挫折或不利的突變,是帶著同樣或較大的有利的種子,”古希臘的偉大的哲學家畢達哥拉斯也曾說過:“短時期的挫折比短時間的成功好。而生活中這樣的人還有很多:“當代保爾”張海迪已與病魔抗爭了四十五個春秋,帶給人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熱情洋溢的笑容。在艱辛和病痛麵前,他們選擇了獨立和堅強,選擇了責任和擔當。在他們看來,隻要脊梁不彎,就沒有扛不起的重擔;隻要精神不垮,就沒有解不開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