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在與生存環境的不斷融合中長大的,這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在長大的過程中,孩子隻有真正獨立之後,才會擁有自己獨特的性格,也才能成為一個自由人。
好的環境會促進孩子的發育,隻有在適宜的環境中,孩子才能發揮出自己的本能,才會找到適合的方式,幫助自己走上自主生活的道路。
嬰兒出生的時候,必須要依賴於媽媽提供的營養長大。可是,一旦他能夠從周圍獲取更好的營養,那麼他就會自己動手實踐。
但是,孩子健康長大和獲得自主性的前提必須要有一個適宜的環境。
我們不知道什麼樣的環境才算是適宜的環境,就像一開始我們不知道怎麼讓孩子吃東西一樣,必須得一步一步地探索。
但是,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逐漸顯現的規律。我們對於這個規律已經可以掌握了,所以我們要做的,隻是按照這個線索一步一步進行下去。
在對孩子的觀察中,還有一點非常關鍵,就是吸取知識能夠保證孩子的正確方向。
當然,我們找了所有的不同種類的對象進行了相同的觀察,這個結論是絕對真實的。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吸取到的不僅僅是知識,也在通過學習塑造自己獨特的性格。
無論如何,學習都是生命中必須進行的步驟。無論是心理上的還是肢體上的,都不能得出一樣的效果。
當然,有一點我們需要注意。假如在學習的時候,沒有按照正常的生活進行,那麼我們也不能將孩子引上正途。不管什麼樣的方法,都不能幫助到孩子。
在孩子發展的過程中,他們需要親自體驗學習,用自己的身體來進行自我完善。學習的時候,最關鍵的部位就是對手的應用。我們所有的創造力也都是通過手來實現的。
學習是孩子的天性,當然這也是全人類的天性。人之所以是人,也是因為這個天性。
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們獲得了滿足,覺得快樂,這是保證孩子在正確的方向上發展的動力。可是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學習的,有些人覺得學習是一件非常令人厭惡的事情。
原因是什麼呢?在我看來,或許是因為他沒有了解到學習的真正意義吧。學習原本應該是一種促進人類發展的動力,可是,在社會中,天天追求權錢的生活、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把學習的真諦給泯滅了。
在現在的社會中,學習是為了更好地生存不得不做的一件事情。這種心理讓學習成為一項苦差事。所以說,我們學習就是為了更好地生存,它已經成為我們追求利益的工具。
所以,現在人們才會越來越摒棄學習。
可是,一旦我們進入到了適宜的環境中,學習就會成為我們的本能反應,我們也尋找到了幸福感,這種情緒自然而然地出現在我們的臉上,就算是一個成年人,也會愛上學習的。
如果真是在這個環境中了,學習就會成為我們主動追求的事情,在學習中我們獲得了升華,我們可以從那些成功人士的身上領略到這種美。
人類一旦有了這樣的想法,那麼他就會成為一個超級戰士,並且獲得自己身體中原本就擁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