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市九月,算是一年中最被人讚口不絕的時節。近些年的城市改造和環境治理,天也藍了,草也綠了,有錢的人更有錢了。隨著城市規劃的方向改變,B市也漸漸的在市中心林林總總的建起來的好多高級會所,有的是明清民國舊宅改建,有的是見縫插針的新型建築。雖然說這年頭,隻要是有錢人想的,就沒有做不了的。隻不過,在B市,往往不是有錢就能辦事兒的。
今兒,在市中心的一家高級會館,燕關苑,可是難得閉門謝客。
由幾棟明清王府中荒廢了的一間雙進雙出的四合院而改造出來的。沿襲了老宅子的坐北朝南的基準,保留了南北正房東西廂房的老底子,前有庭院花景,後有假山池塘。庭院中有那麼幾棵不知道已經矗立了多久的海棠樹,滄桑之餘也為這院子打造的濃厚的明清氣息蓋章驗證。前後幾經翻修做舊,為的就是讓現代人也能夠感受到幾朝幾代前的風流貴族們的奢侈生活。近兩年,倒也是有錢人炫耀必去的地方之一了。
入宅門之後,先進到的是南房。一總是4間房,1間作為會所的入會招待,旁的3間房如今做著養生茶點小吃宵夜生意。出了南房,過了垂花門,順著遊廊可以相繼走到東西廂房。這兩廂房相繼被改造成了酒吧和書吧,前院偶爾用來辦個小型歌會什麼的,日落之後到也是熱鬧得很。而北房和後院,是普通會員止步的地方。
這裏的會員製度極為的特別。在同類會館裏麵比起來,普通會員的門檻算是很低的。隻不過,要想達到這從前院到後院的質的飛躍,很難。坊間傳聞不一,說是從資產到長相再到家世,甚是誇張的很,多少也有些人雲亦雲的作用。
燕關苑跟大多數在市中心營業的會所一樣,限人不限錢。不同於城郊大型會所認錢不認人,市內的會所最大特色之一就是這每日限製人數。本就是個中型四合院,平方米有限,加上裏外服務人員更是不可能一下子容得許多人。若非提前預約,是不可能想進就進的。當然,總會有例外。
剛過了三伏沒多少天,秋老虎的影子雖然還在徘徊,也抵擋不了有情人結婚的步伐。新人雙方均是這家會所的貴客。能在燕關苑辦婚禮也是新人雙方家庭地位的象征。大多數在這裏舉辦婚禮的,走的都是以中式為主的流程。這場也不例外。前院中,大大小小倒是勉強湊夠了二十桌酒席。除卻新人父母長輩的四桌,剩下都是雙方的親朋好友。這對兒新人都是一個大院兒裏長大的,前後繞了這麼些年終於算是繞回到一起去了,也是不容易。所以,他們的朋友基本上也都是對方的朋友,大都一個院兒裏長大的。當然,總還是有三五個不是大院裏的。
禮成之後,祝詞結束,每桌的人也才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開始吃吃喝喝,聊天侃大山,不如之前那麼嚴肅拘謹。一對新人順著席桌相繼敬酒是少不了的環節。等到來到麵前的一桌的時候,本來就明豔亮麗的新娘子臉上更是綻開滿足的笑容,誰讓那桌有兩個她在大學中有幸交到,算是又恨又愛的知交朋友呢。看到她的笑顏,那兩個姑娘很拿起手中的酒杯,自覺地走到新娘麵前。
“果然我們之間還是老大先嫁出去。我還以為要等到天荒地老才能等到這一天呢。”語氣中略帶了些惆悵感歎,雖然她的眼中全是調戲。
“瞧你這話說的,怎麼著我也要帶個好頭兒吧。”新娘意思意思的小捶了她一下,看著她一身由白色漸變至櫻色的中裙,及膝的長度剛好顯出了她的纖細的小腿,腰間的銀色鏈子點綴出她盈盈一握的腰身,長發隨意的散在肩後,透著一份淡然,不覺讚道,“你一身還真是不錯,早知道我就讓你當我伴娘了。”她沒有撒謊,相熟這麼些年,看她的裙裝實在是少隻有少,某人還真是賺到了,她在心底笑道。
看著她誇張的讚揚口氣,輕輕一笑,說道,“我心領了。”
“心領了怎麼行呢,要報答我這知遇之恩。”
“之啥恩啊~”
兩人一個不留神就都忘了自己身在何處,眼看就要開始不分場合的調侃的時候,聽到了新郎在一旁適時的輕咳了一聲,這才緩過勁兒來。
“老大,恭喜了。”一旁湊過來的是另外一個一直都緊張的不敢說話的姑娘,聲音比往日小了很多,總要仔細才能聽得到她的祝福。
點了點頭,語重心長的說道,“你呀,要記得多給自己上點兒心。”語調輕揚,內心也希望她能夠把握住眼前的這個好時機。
聽到新娘的話隻是倉促的點了下頭,有些不安的看向旁邊的那女人,希望她可以開口把這個話題岔開。
果然,“哎喲,老大,你這已婚女士的身分轉的可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