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課的性質與分類
一、公開課的概念與性質
公開課,簡單地講,就是在公開場合上課。它是我國中小學校沿襲了多年的一種教研活動方式,是教研的一種課型,也是評價業務水平的一個“硬指標”。可見,其內涵並不玄乎,謂之“公開課”者,其實也就是“打開教室的門”,向教學同伴(同行教師)、向學生家長、向專業機構的研究人員以及根據某種特定需要而向他人開放的課。“公開”二字本身就是一個中性詞,它可以是“成功”的,也可以是“失敗”的。
作為一種教學研究方式,公開課是探討教學規律、研究教學方法、提高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方式。公開課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開展的、供旁聽和評價的一種教學實踐活動。在中小學教學實踐中,公開課也是一種經常性的教學實踐活動。伴隨著新課程的開始和推進,人們更關注的是如何讓公開課成為宣傳新理念、新教法的有力助手。
圍繞公開課開展的區域教研活動,它的所有參與者都是主角——在45分鍾的課堂上,它的主角是上課教師和同學;在接下來的研討中,它的活動主角是上課者和每一位觀課的教師。而與公開課相關聯的是它強烈的互動效果,即表現為互動的全程性: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執教者與觀課者的互動;教研員與學科教師的互動。
二、公開課的類型及特點
對於公開課如何分類,目前在理論界尚無定論。但在中小學教學實踐中,確實存在著不同類型及特點的公開課。同時也存在著不同的分類標準。對此,筆者嚐試著依據不同的分類標準,把公開課進行了以下分類:
(一)以目的為分類標準
1.達標型
這類公開課主要是源於職稱評聘的需要。一般中小學都依據教師技術職稱評定要求,對公開課做等級劃分,如初級、中級、高級。對不同等級的公開課製定了不同的評價標準,教師申報相應的技術等級職稱,必須先參加校網公開課考評,合格者方可取得相應的申報資格。
2.示範型
這類公開課通常由學校骨幹教師或優秀教師承擔,目的是為了給其他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新上崗教師做教學示範,希望借助示範教學,能有效地推廣成功的教學經驗,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教學水平。
3.展示課
也可叫總結型。這類公開課一般由承擔教學科研任務的課題組成員承擔,以公開課形式展示教學科研成果,既帶有總結彙報性質,又帶有研討成分,希望借此獲取充分的反饋意見,使教學科研進一步走向深入。
4.競賽型
這是一種最為常見的公開課類型,目的是為了評優評先。這類公開課競爭性強,優勝者往往能獲得一定的物質或精神獎勵,能在教師隊伍中樹立起良好的教學形象,因而備受重視。
5.學習型
這類公開課的目的是為了診斷教師的教學能力,明了其優點和不足,並在此基礎上幫助教師形成有針對性的教學改進策略,一般由青年教師承擔。
(二)從學校常規管理角度分類
1.常態性公開課
常態性公開課是指執教者要“公開”我們平日上課的基本狀態。它要求:
(1)教學準備要常態化,執教教師的備課應按照平時的狀態進行。
(2)教學過程要常態化,是指要按照個人的理解對教學過程進行常態化的設計,注重實用性。
(3)教學用具要常態化,要求公開課執教者從實用有效的角度出發選用教具。常態性公開課以“自然、實用、有效”為教學的基本原則,在真實中展示教學過程,讓教師在真實中得到啟示和參考。
2.示範性公開課
它要求教學的諸多環節要超常態進行,也就是要“作秀”。比如,教學設計要有執教教師和許多教師進行磋商製定,達到最優化的狀態;使用比較先進的教學用具,展示前沿的教學方式,通過多次試講以達到“完美無缺”。要給聽課教師示範一個理想化的教學狀態,這對教師的常態教學會起著引導作用,使教師的教學達到更高的境界。
3.診斷性公開課
目的是幫助教師找出課堂教學的缺陷和偏差。它是一種互動性很強的聽評過程,每個人都可以要求其他教師作為自己課堂教學的診評者,在診評的過程中,聽教者對課堂教學的認識都會得到提高。
(三)按學科分類
即按教育行政部門所規定的課程設置進行分類。
公開課的基本結構
課的結構是指組成一節課的幾個部分以及各部分的任務、教材內容、組織教法的安排順序和各部分的銜接與時間分配等。組成一節課的幾個部分稱為課的基礎結構;而每一部分的任務、內容、組織教法、密度和負荷以及時間分配等稱為課的具體結構(亦稱細微結構)。公開課作為中小學的一種課,學習和研究它的結構對科學地組織和進行教學工作,以及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一、課的一般結構
(一)組織教學
組織教學是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它是保證教學工作正常而有秩序地進行的基本條件,任何課型都不例外。其任務是穩定學生情緒,安定課堂秩序,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從上課一開始就應迅速安定學生的情緒,使學生集中注意力並通過各種方式來創造一種良好的教學氣氛。因為學生在課間休息時,談談笑笑,情緒處於與上課無關的興奮狀態。在教學開始之前,如不使他們的興奮情緒安定下來,教師一登講台就講課,學生就會“聽而不聞”,效果是不堪設想的,所以組織教學十分必要。任何一堂課都是從組織教學開始的,而且它貫穿於課的始終,教師應善於機智地處理好課堂上發生的各種意外問題,及時排除幹擾,以保證課堂教學能按計劃有秩序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