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後的兩個時辰中,來參加詩林大會的文人越來越多,我和孟雄徐庶仍是留在了詩林大會現場,與大家一起評詩論文,倒也多認識了數十名士。
徐庶在諸葛府中住了數月,常常與我和孟雄談古論今,暢談天下大勢,很多時候大哥和三弟也參與其中一起討論,年輕人有著年輕人的激情,很多的想法都是頗為大膽,富有新意,幾乎嚇得爹和二叔心髒立即停止跳動。
不過爹從來就不是一個循規蹈矩的人,可以說有些黑暗,其實現在全國上下有九成九的諸侯都是為打著小九九吧。聽了幾次我們之間的討論後,也就漸漸習慣,甚至積極采納了我們提出的幾個有可行性的建議。
從無數次熱烈的討論中,無論是我,還是其他人,均是受益良多。不過大哥很快就被爹委任為泰山司馬,與張遼於禁共事,東征西討,為諸葛家開拓疆土了。我清楚雖然史實上諸葛亮員要比諸葛瑾更加的博學多才,但在這個年齡,諸葛瑾對事物的看法和見地還是遠遠要比我深刻的。
我們之間少了一個能夠很清楚的講解天下大勢的人,討論起來不免有些無聊。我不由想到如果天下士子如果每人都有一個導師,能夠為其係統的講解各家言論,世間百物的話,那豈不是進步飛快?
我又進而想到,如今的社會分為士族和庶族,兩個階層之間涇渭分明,士人不屑於為工匠行商曲樂雜唱這些下九流的活計,而庶人又難以接觸那些看似高深莫測經綸之卷。雖然在三國時代的多年生活令自己平等的階級觀念影響不大,但憑自己一人之力也是不可能改變這個社會的現狀,那麼就索性順應潮流,將兩個階層引向不同的道路發展吧。
我是個行動派,在細細考慮了兩天後,我便找爹進行了一次長談。
爹聽了我的建議,陷入了沉思,嘴裏不住地喃喃道:“四年義務教育?”
我解釋道:“爹,孩兒覺得著幾個月和徐大哥他們一起學習討論受益匪淺,往往事倍功半。因此想如果將咱們諸葛家治下的孩童按地域集中起來一起學習,效果應該會更加顯著,這樣的話,長此以往我們諸葛家的人才力量將會越來越雄厚。”
二叔諸葛玄在旁邊聽了,摸摸我的頭,對爹說:“亮兒這孩子真是人小鬼大,還不到十三歲,就知道為諸葛家出謀劃策了,希望融兒那孩子也能像亮兒一樣出色就好了。”大哥諸葛瑾在三年前就結了婚,大嫂便是泰山巨富陶家的女兒陶朦,為大哥產下一子,取名諸葛融,今年已經兩歲了。
爹看著一臉機靈的我,欣慰地笑了,道:“二弟,咱們諸葛家的孩子都是好樣的,假以時日,融兒一定會像他叔叔亮兒一樣出色的。你認為亮兒的建議怎麼樣?”
二叔肯定的點點頭,道:“亮兒的建議是以前我們從沒想到過的,這其中還有一點非常大的好處,便是天地君親師乃是我讀書人所必需尊敬的對象,由我們開辦義學,其老師自然是我們的人,這樣一來,我們教出的學生越多,在士人中間的人心所向也就一目了然了。”
爹又問我道:“為士人辦學理由十分充分,亮兒還提出了為庶人辦學,想必亮兒也有自己的想法吧?”
我趕緊道:“爹,孩兒所想的庶人學校所學的不是什麼《詩經》《論語》這些儒家大作,他們要學的是那些工匠手藝,或是吹唱彈奏之類的九流技巧。我和徐大哥他們討論過,那些戲子樂師多了,便可大大豐富我們士人的生活,而各色工匠們多了,我諸葛家將來在和其他勢力交手的時候,後勤將有更大的保障。更重要的是,孩兒認為諸葛家目前領地發展極快,所需要的是境內的穩定,若是庶人學校蓬勃發展起來,人人都有一門手藝,就有了生存的活路,也就無從亂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