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弟一席話說得爹不斷點頭,臉上露出微笑。我也心下暗驚:三弟比我小一歲,從小便跟在我身後玩耍。因為我“神童”的名號,他一直在我的陰影下長大,平日裏很少見他閃光,可剛才這席話雖也有不足之處,但卻合情合理,絲絲入扣。
不知不覺間三弟也成長起來了,數年在我和徐庶孟雄等人辯論下的影響下,他的辯才和見地大增,幾乎可以到任何勢力去謀一個職位,但他才僅僅十七歲!
“三弟的話很有道理,看來我諸葛家未來有望。不過文則兄和三弟不必擔心,我們至少還有兩年的準備時間,這兩年間我們再征兵五萬足矣,這樣也不會激起民憤了。”大哥諸葛瑾以諸葛家大公子的身份,先是誇了三弟一番,之後又委婉的反駁了於禁和三弟的話。於禁和三弟被大哥反駁,沒有爭論,隻是靜靜的等大哥說出原因。
我看得很明白,大哥的處事手段已經非常圓滑,頗有處變不驚的大將之風,我在聽了大哥充滿自信的話後,甚至都有一種放心的感覺。這恐怕就是威信吧,大哥在諸葛家十一年參政,已經建立起了足夠的威信,讓權至一方軍事砥柱於禁也頗為信服。
“哦?瑾兒何來此言?為何我們還有兩年時間?”家中的首席智囊二叔諸葛玄發問,看樣子二叔並不同意大哥的話。近年來大哥越來越顯示出他的才華,尤其是在謀略方麵幾乎已經不輸於二叔,不過大哥一直小心的和二叔保持口徑一致,不發生矛盾。這還是第一次二叔與大哥的意見相左,我不禁懷著坐山觀虎鬥的想法觀察著事態的發展,想知道大哥的理由能否讓二叔信服呢?
大哥微笑著道:“二叔問的想必都是大家的疑問吧,現在我就來給大家詳細說明一下我的看法。大家都僅僅看到了袁紹的兵強馬壯,但大家可曾看到袁紹治下的民生羸弱,這是袁家的一個巨大的弱點。加上燕州,袁紹所統治的冀並幽燕四州擁有的人口雖是各大勢力中最多的,但也不過七百萬,但卻有百萬大軍。我諸葛家五百萬人口養三十萬軍隊尚覺龐大,何況袁紹?”
這時大哥稍稍停頓了一下,而張遼和於禁已經聽得不住點頭,爹和師父三弟仍在想著大哥所說的含義,二叔和我則是看著大哥等待下文。大哥環顧了一下我們,接著道:“袁紹和公孫瓚打了兩年,後勤給養早已供不應求,缺給少糧的部隊不比烏合之眾,袁紹既然能做到這個位置,這個道理必定會知曉。所以即便袁紹不情願,為與公孫交手而強行擴充到的百萬大軍,必然會被裁減近半。如果我所料不錯,以袁家手下所控製的實力,最多能供得起六十萬軍隊的給養,而且也是勉強度日。”
這點我、爹和二叔都非常清楚,因為平日若不打仗的話,維持大規模的軍隊實在是太勞民傷財了。若不是周邊的曹家袁家金剛門都擁有數十萬大軍,強撐著不裁軍,我諸葛家早就把軍隊控製在二十萬之下了,可惜現在隻能是癡人說夢。
大哥還在說著:“我們平日供養三十萬大軍以覺略有吃力,更何況擴軍,所以我們現在絕對不益大規模擴軍。據我平日內政心得所算,以青州之力若想保持發展的話,最多隻可支持三十五軍隊。而袁家與公孫一場大規模戰役下來,幾乎掏空了家底,定要休養生息一段,方才能緩過來。而就算華北大地年年豐收,而袁字世家又節約開支,他們恢複元氣也至少需要兩年。因此我說,咱們至少還有兩年時間準備應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