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天下檄文(1 / 2)

曹操和郭嘉所慮果然不錯。

三天後,曹軍十一萬部隊剛剛行至嵩山,未等到達陳留,便已傳來消息,司馬懿、司馬孝、司馬悌三人各帶領兩萬朝廷之師,攻占陳留、潁川、譙、濟陰、任城、山陽六郡,加之原本漢室影響極重的許都一帶,七郡正式宣布脫離曹家管製,重歸朝廷。朝廷立刻任命了七位新的郡守,其中司馬氏的司馬朗、司馬孚兩人分任陳留濟陰郡守。

原本司馬懿還要帶兵西進,隻不過曹操及時帶著曹家主力攔在洛陽之前,方才避免了局勢繼續惡化。當曹操得知這一消息時,激怒攻心,一時竟暈了過去,待醒過來時,咬牙切齒的道:“司馬小兒,吾待其不薄,他竟一再拆我牆角,毀我基業,吾若捉到他,必剝其皮,抽其筋。”

良久,曹操問那從許都逃來的小校道:“我留了殿中將軍徐晃領兵三萬在許都鎮壓局麵,監視司馬氏。典韋和許褚兩大高手也在,怎會讓司馬懿鑽了空子呢?”

小校遂將曹袁大戰時,許都發生的一切娓娓道來。原來徐晃原是楊奉手下,因不受重用而投降曹操,但心始終忠於漢室,英傑大會一日見漢室有著靜心小築支持,對漢室信心更增。所以曹操剛離許都,徐晃便向劉協表了忠心。有了這個開頭,大名鼎鼎的荀攸也是振臂一呼,投靠劉協,聯帶效應讓數百位心歸正統的曹係官員重投劉協,,整個許都一帶輿論也是一發不可收拾,完全倒向了劉協。

徐晃的城衛軍加上原本司馬氏私訓的部隊,足足有八萬人,封鎖了整個許都,任何消息都沒有傳出去。典韋見勢不對,立刻帶一批人突圍離開許都,前往汝南等地通知各地守軍許都之事,自己則留在汝南助曹純以守住相對薄弱的南方。許褚則組織起曹係包括許家塢在內的諸多大族子弟守住宅院,與許都城衛軍對峙,至今再無消息。

幾天後司馬兄弟便帶兵占領了許都附近的幾個郡,隻是由於其餘曹家的郡縣有了典韋的通知,防備甚嚴,司馬氏的擴張才得以作罷。

曹操靜靜地聽完了小校的敘述,雙目竟流下了淚水,有些不敢相信的低喃:“我知晃攸二十年,竟不及靜心小築數月之功?”說罷,曹操雙手掩麵,失聲痛哭。

曹彰在旁有些不知所措,隻得勸道:“父親節哀,即便失了兗州,我們還有長安、洛陽、汝南、宛等重地,雄兵二十五萬,仍是一方諸侯,此仇我們來日必報。”

片刻後,曹操漸漸冷靜下來,輕輕拍了下曹彰扶在肩頭的手,道:“文若(荀彧字)公達(荀攸字)雖名為叔侄,但年歲相差不大,向來交好,公達心向劉協,想必文若更是如此,彰兒,你速去夏侯淵那裏,提了文若的人頭回來,決不能讓親漢的勢頭在蔓延下去了。”

曹彰聽了大驚,忙道:“爹,文若乃世之賢臣,並無過錯,爹若殺他,恐失天下人心呀!”曹操狠狠地道:“寧可錯殺,決不漏殺!”曹彰還想在勸,曹操橫眉一豎,吼道:“去!”

曹彰縮了一下頭,出了帳篷。

不久,曹操向漢室提出條件,不會去進攻司馬氏所占之地,要求漢室放回曹家眾大族的家眷。司馬懿也是為許褚帶領的子弟兵的頑強抵抗而頭疼,立刻答應了這個要求。

十五天後,曹家剛剛有所穩定。發生了一件震驚天下的大事,徹底改變了天下的格局。劉協發布天下檄文,曰:“諭天下諸侯:曹操名為漢相,實為國賊。自竊據丞相二十年以來,不思勵精圖治,隻慮挑起戰火,二十年來,九州大地生靈塗炭,四海之內苦不堪言。更欺天子年幼勢弱……

……

諸葛家明知操乃大禍,非不除之,反予以勾結,共亂天下,罪同曹操。命天下諸侯新任大將軍袁紹、左將軍劉備、吳侯孫策、荊州刺史劉表、益州刺史劉璋、西涼太守馬騰共討之。

欽此。“一片戰鬥檄文洋洋灑灑萬餘字,發到了六路諸侯手中。

南皮城,袁府。

袁紹跪地接下朝廷特使送來的聖旨和大將軍印,滿麵春光的道:“臣領旨謝恩!”

這個朝廷特使正是一年多前出使諸葛家的那個王馥,眼下正滿臉堆笑的看著袁紹,一連奴才相的道:“恭喜渤海公升任武官之首。”袁紹嗬嗬笑道:“謝過欽差大人了,送客!”

袁紹一句送客,連頓飯也不給準備,便將還想拍拍馬屁的王馥趕出了袁府。王馥隻得一臉尷尬的望許都趕路。

許攸待王馥出了大堂,在一旁對袁紹道:“原來主公和朝廷早有協議,我說主公怎麼在和曹軍會戰的時候胸有成竹、英明果斷呢!”

和曹軍的兗州一戰後,許攸在袁家的地位大升,已經隱隱蓋過了沮授,袁紹也是頗為看重他。此時對許攸解釋道:“這個大將軍是袁家第一武將第一智囊和我一個兒子的命才換來的呀,一介虛名有何用處,若不是靜心小築送我三名天榜高手,並答應支持袁家,我才不會答應予他們合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