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修為官還算清廉,王忠每年所領到的零花錢在他們那群公子哥中並不算多,因此王忠也是挺直了腰板道:“本公子絕不似那些紈絝子弟,花錢如水,每年用度不過金一斤,錢三千而已!”
此話一出,人群中立刻一片嘩然。黑衣人大笑道:“鄉親們,看看,這就是我們父母官家的公子,每年花一萬三千個銅錢居然還沾沾自喜。王忠,我告訴你,我們百姓一戶五口之家每年所用不過六千,你一人所花足以頂得上我們十三人!你還有什麼資格站在這裏?”
“沒錯!”“沒錯!”黑衣人幾句煽動,便將人們的怒火調動起來,紛紛讚同黑衣人的話語。王忠麵對群眾的憤怒一時有些不支所措,不住地後退。
黑衣人又叫嚷著:“北海錢財十之七八集中於富商士紳之手,他們人數不過三百餘戶,六千餘人,鄉親們,你們說這對我們三十萬北海平民公平嗎?”
“不公平!不公平!”個別激動的百姓已經開始舉起的拳頭,目標正是那個王忠,形勢漸漸有些失控。
孟雄見形勢不對,那個王忠的臉色嚇得慘敗,於是孟雄忙身形一閃到他身邊,拉起他的手,快步跑出了人群,接連拐過幾道街角,看到了街上巡邏的城衛隊,方才停住,招呼帶隊的都伯,要他們去剛才人群聚集的地方抓人。
王忠跑了足有一裏路,累得氣喘籲籲,執絹擦完汗後,才看清求他的人原來竟是孟雄,忙相謝拜道:“忠謝過孟郡丞相救之恩!”
孟雄虛禮一番道:“世侄,不用那麼生疏,你叫一聲公威(孟雄字)叔即可。”孟雄早年間陪諸葛亮讀書近十年,與諸葛瑾的摯友王修平輩相交,因此雖僅比王忠大四五歲,但卻是大了一輩。
王忠見狀,也就恭敬的叫了一聲“公威叔”。
孟雄從聽那黑衣人說第一句話開始,就覺得有些不對勁,現在更是疑雲重重,遂問道:“王忠,你聽那黑衣人講話多久了?他都講了些什麼?”
王忠答道:“侄兒聽黑衣人講話足有兩株香的時間。那黑衣人自稱是什麼醒世宗的香主,是靜心小築在凡間的代言人,專門為百姓服務,若是百姓貧苦,生活不下去了,盡可以去找他們。”
“醒世宗?”孟雄思索了起來,以他對醒世宗的了解,醒世宗應該是時常救濟受苦的貧窮百姓才對,因此整個諸葛家都認為這是一件善事,也就沒有多加幹涉,而醒世宗也多次向官府表示自己的馴服態度,怎會突然大張旗鼓地宣傳反對諸葛家的話呢?
不過據王忠所言它竟然在打著靜心小築的招牌拉攏人心,有靜心小築這麼一個靠山,醒世宗敢與諸葛家作對,也就不奇怪了,諸葛家倒也絕不怕這麼一個教派。隻是不知這個醒世宗的實力已經發展到了什麼地步?是不是從建立之初就有所預謀呢?孟雄很想知道這點。
王忠見孟雄低頭思索沒有說話,又補充道:“孟威叔,我曾無意中聽說過醒世宗內流傳的一句話,說是夢醒青兗,當在己醜,不知何意,還望公威叔注意一下。”
孟雄聽了這話,想到了他這幾天在街上總看到的符號暗語,似乎想起了什麼,總覺得這情景很像他所熟知的一幅畫麵,但又一時想不起來,於是點了一下頭,略略皺眉道:“王忠,據你所知,這醒世宗發展到了什麼地步了?”
王忠答道:“這個忠也不知,不過聽說醒世宗在北海東萊城陽三郡的貧民中,聲望極高,其信徒已有十萬人以上,甚至更多!”
十萬人!?有一根弦在孟雄的心中瞬間繃緊,孟雄感到了深深的不對勁,太可怕了,如果在諸葛家的大後方有十萬人聽從醒世宗的蠱惑而反對諸葛家的話,恐怕諸葛家就真的陷入外憂內患中了!孟雄十分嚴肅的對王忠道:“王忠,你先不要去北海的義學了,速速回城陽郡向你爹說明醒世宗的情況,他自然會明白怎麼回事的。”
“是,那忠就告辭了。”王忠恭敬的離去。
待王忠走後,孟雄匆匆的趕到了北海的太守府外府的主簿室,找到了代郡守崔浩,說明了情況。崔浩聽了也是臉色大變,立刻喚人將近幾個月諸葛家發給各郡的情報全部取來。
不多時,兩人便講其中關於醒世宗的一一篩選出來,一條條平日中看似無關緊要的信息,在兩人內心中已經有了對於醒世宗的防備後,現在看來竟是如此的觸目驚心。
“至少十一萬五千人,其中北海約有六萬人……諸葛家境內居然有十餘萬人對諸葛家充滿了仇視!”崔浩頭疼的揉著太陽穴,坐在榻上盯著書幾上的文案發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