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爹如此說,我趕緊說出了我心中理想的國號:“爹,不知以‘唐’為國號如何?堂而皇之,取堂之諧音,達萬世之功。”我編了一個理由,來解釋這個唐字。爹他們自然不可能知道,這個以“唐”立國的國家所經曆的,幾乎是中華民族最輝煌的時刻,身為諸葛家的一分子,我自然希望有朝一日諸葛家統一了全國,能夠像唐朝一樣在世界上嶄露頭角。
爹聽了我的話,又是一陣欣慰的笑容,深表讚許。我暗道不好,爹連續兩次忽略了大哥的意見,而對我的意見讚許有加,這會極大地影響大哥對我的態度的,我可不想剛剛緩和的關係在為這無關緊要的小事蒙上一層陰影,忙道:“這還是亮兒想起大哥中午隨意說的一句‘堂而皇之’,被觸發了靈感,才有此建議的。”
“哦?”爹被引起了興趣。
我遂把中午迫不及待與婉兒見麵時的情景說了一遍,爹聽了哈哈大笑:“亮兒,婉兒是個好女子,前幾日在北海若不是她,恐怕就亂了起來,你可不能辜負她的一片深情!”
我連忙稱是,眾人也不禁莞爾。
見此一事,屋內的氣氛一時輕鬆了起來,但諸葛玄的一句話,立刻讓密室中又恢複了沉寂:“大哥,既然稱王青州,那麼必要立王世子,以示眾人,不知大哥心中人選為何人?”
隻一瞬間,所有人臉上的笑意立時不見,屏氣聽著爹的裁決。人人都知道爹很尊重傳統,長子繼承似乎已經是板上釘釘了,可爹卻一反常態的問道:“瑾兒,你認為你們兄弟三人之間,誰應該被立為世子?”
大哥麵色不驚,拱手道:“爹,立世子之事事關重大,非我等小輩所能決,瑾不敢妄言。”
“嗯,你不敢說。亮兒,你的意見呢?”爹微微一笑,又問起了我。
大哥不敢言,自然是因為長幼有序,按理來講他應該被立為世子,但這話決不是他所能說的,擺明了是等其他人來說出這話。我雖不願與大哥對抗,但也不願平白放棄被立為世子的機會,我悄悄用餘光撇到三弟諸葛均一幅躍躍欲試的樣子,心中有了主意,遂朗聲道:“自古以來長子繼承,天經地義,亮以為按傳統大哥應被立為世子。”
我的話一出口,無論是大哥,還是爹或者三弟都是一愣,誰也想不到我會主動提議由大哥來當這世子。尤其是三弟,眼珠都快瞪出來了,顯然暗自打好的提名自己的腹稿,被我這一番話全打亂了。
不等爹問到三弟,果然三弟已經搶著說了出來:“爹,均以為這世子當是有才者居之,大哥和二哥都是當時不世出的奇才,難分伯仲。所以均建議,立國不一定要同時立世子,立世子的事可以緩上幾年,這幾年中誰的政績出色,誰就可為世子。”
三弟倒也聰明,瞬間就想出了這麼一套說辭,來個緩兵之計,這樣他也有表現自己的機會了。我暗暗稱奇,不過看到大哥有些不滿的看了三弟一眼,心中有些得意,總算禍水東引了。
爹沒有作聲,思慮了很久後,揮了揮手,道:“今天我們酒議到這裏吧,世子的事以後再說。”片刻之後,諸葛家六人從密室中魚貫而出,與上百諸葛族人共度新年之夜。
建安十四年一月十五日,齊魯公、青州刺史諸葛圭在冬季前連敗兩大諸侯,取得一係列的勝利之後,立國稱王,自領大漢驃騎將軍,國號為唐。封諸葛瑾為太傅,荀彧為尚書令;諸葛玄為軍師,總理青、兗、冀、徐四州大事。在北海曾助我一臂之力的大儒管寧,也被爹親自赴北海請出山,來到泰山,出任新建唐國的太常。
封呂布唐國大將軍,俸三千石;趙雲為奮武將軍,張遼為奮威將軍,於禁為輔國將軍,俸兩千石;管亥為建武將軍,高順為建威將軍,郝昭為昭德將軍,王雙為昭武將軍,劍楓為蕩寇將軍,俸兩千石。呂蒙為領軍將軍,掌禁衛,俸千五石。曲義為昭武校尉,屬王雙麾下。
諸葛亮任諸葛家大本營青州之刺史;冀兗徐三州諸葛家均僅占數郡,但仍派遣官員,其中王修任兗州刺史,石廣元出任冀州刺史,諸葛均出任徐州刺史。吳質調任泰山郡守,廖襲進補為城陽郡守,孟雄進補為北海郡守。
三日之後,諸葛圭親筆所修一表送至朝廷:“圭以具臣之才,荷上將之任,總督三軍,奉辭於外;不能掃除寇難,靖匡王室,久使陛下聖教陵遲,六合之內,否而未泰:惟憂反側,疢如疾首。曩者董卓,偽為亂階。自是之後,群凶縱橫,殘剝海內。賴陛下聖德威臨,人臣同應,或忠義奮討,或上天降罰,暴逆並殪,以漸冰消。六路諸侯,久未梟除,侵擅國權,恣心極亂。臣今與魏王曹操,盡心討逆。小人進讒,臣屢遭害。臣播越失據,忠義不果,遂得使小人窮凶極逆,謀得天下共討,以陷忠良。雖奮力相抗,略取小勝,然聖耳蒙蔽,不能為反,臣心漸涼。今臣群僚以為:在昔虞書敦敘九族,庶明勵翼;帝王相傳,此道不廢;周監二代,並建諸姬,實賴晉、鄭夾輔之力;高祖龍興,尊王子弟,大啟九國,卒斬諸呂,以安大宗。今小人者惡直醜正,實繁有徒,包藏禍心,篡盜已顯;既宗室微弱,帝族無位,斟酌古式,依假權宜:上臣為驃騎將軍、唐王。臣伏自三省:當立國示威,勤王討逆,敢不盡力輸誠,獎勵六師,率齊群義,應天順時,以寧社稷。謹拜表以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