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哥的笑容,顯然他正是想如此打個我措手不及,此時又在一旁推波助瀾道:“父王,督軍一職有利有弊,若是督軍與北伐軍統帥關係融洽,則其利斷金,若是互有齷齪,相互掣肘,那麼還不如不設這個督軍之位。在我大唐百官中,地位足夠高,又對河北之地有所了解的,唯有兒臣、二弟和二叔三人,這三人間,二弟與子龍的關係顯是更為親密一些,因此兒臣以為,二弟實是這督軍之位的最佳人選。”
大哥這一句話可是說進了一眾武將的心裏,看站在父王右方一列的眾武將,莫說是趙雲張頜這兩位北伐軍的正副統帥,就連師父呂布和我的兩位師弟劍楓郝昭,都是以熱切的眼光望著我,在他們心中,我在大唐的文員中的確是最令他們滿意的。
這下如果我拒絕的話,倒是冷了軍方的心了,我暗道大哥夠狠。在史實中大哥諸葛瑾以為人厚道著稱,如今他的確是不會用那些暗殺這些不入流的手段對付我,稱得上是一位正人君子,但他打起這種沒有硝煙的戰爭來,倒真是殺人不見血,讓我頗費腦筋,難怪他在東吳群儒中能做到大將軍的位置而不倒。
我權衡再三,終於道:“父王,兒臣願意接受督軍的這個職位。冀州名士沮授在前幾日中已經入了兒臣府上做為幕僚,在我任督軍不在青州的日子裏,相信青州之事交付與他是萬無一失的。”
“嗯,沮授大賢,孤在二十年前便聽聞其賢名,隻可惜那時諸葛家太過弱小,讓他投了袁家,如今他為我大唐效力乃是我大唐之幸也。”看父王的神色,肯定是早就知道沮授成為我的幕僚的事了。
大哥一聽忙大呼道:“父王不可,沮授雖賢,但終究一降將,突然便讓其代為處理一州事務,這讓青州士林如何信服?”
大哥話音剛落,張頜和荀彧麵色一變,眉頭緊皺,低下頭去沉默不語。大哥很快便察覺到了兩人的異樣,又是開口補救道:“最重要的是,沮授當初未歸諸葛家時,著實造成了諸葛家不小的損失,這令很多青州人懷恨至今,父王三思呀。”
荀彧在曹家即便是與諸葛家敵對的時候,也沒有和諸葛家正麵交過手,張頜在袁家也是在袁紹兼並河北三州的時候,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但在天下共討中,他所麵對的戰場是曹家,也諸葛家也沒有什麼關係。大哥如此說,倒也把兩人撇得一幹二淨,讓兩人的臉色稍稍緩和了一些。
父王站起身來,背著手往返踱了兩個來回,緊盯著大哥道:“子瑜,記得兩個月前,就在唐王府的議事廳中,為父曾經和你們說過一句話,你還記得嗎?”
大哥被父王盯得發毛,低下頭去,道:“兒臣記得,父王講得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父王點點頭,道:“你記得就好,子瑜,隻有做到這點,我大唐才能不斷地積極進取,否則固步自封、狂妄自大的話,袁家的下場是如何,相信你也都看到了。”
父王負首站立,目光透過朝天殿的大門,眺望遠方,有感而發道:“曾幾何時,孤也是憤世嫉俗,排外得很,就在兩三年前,對那些關外異族還保有很深的敵意,但到如今站的高了,看得也就遠了,能對我大唐有所貢獻的,不論曾經是敵人還是什麼別的,那就是我大唐所需要的。這些東西,到了一定的時候,你也會自然而然的就明白了。”
“大王聖明!”底下跪倒一片,我也隨著眾人跪了下去,雖然父王有些剛愎自用,但時時刻刻保持著這種想法,也的確是大唐之幸事,不過聽父王話中的語氣,卻似在教導大哥如何才能做好一名王者,這總是令我有些沮喪。
“都起來吧。”父王的聲音傳來,我站了起來,又是滿懷期望的看向了父王。父王微微一笑,似有所悟的道:“孔明,昨天夜裏你找到為父聊天,說起若你不在青州誰可繼任代為處理政務的事,可是有預謀的了?難得你與子瑜為一件事這麼齊心呀。”
我拱手道:“兵法有雲,兵法未動,糧草先行。在未能確定兒臣能否出任督軍一職時,兒臣所做的隻是未雨綢繆而已。”
父王點頭,又對大哥道:“子瑜,你所說的孔明也考慮過,為父也想過,雖要海乃百川,但也要有個度,青州乃是大唐之根本,冷了青州士子的心,也是很棘手的。沮授有才,可還欠缺一個名正言順的身份,孔明昨日向為父推薦,公威(孟雄字)在我青州也是少年成名,在北海郡也曆練了有一年多的時間,年紀雖輕,但在青州士林中已經頗有名望,在孔明走後,就讓孟雄為主,沮授為輔,代為處理青州的事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