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神秘家人(上)(1 / 2)

之後我們夫妻父子六人共敘天倫之樂,其樂融融自不必說。當日酉時,我從唐王府參加過慶功宴回,便徑直走往了東院,見了我的第一幕僚沮授。

走入沮授的屋內時,沮授正聚精會神地看著一卷《史記》,待我走到他身邊時,都尚未發覺。我也不打擾他,遂坐在他旁邊的坐蹋上靜靜的等著。片刻後,沮授放下了書本,長舒了一口氣,我笑道:“公與,《史記》這書你看了不下十遍,如今還是看的這麼有滋味?”

沮授這才發現我,忙喚小廝為我斟上一杯茶,道:“這編著《史太公書》(《史記》)的司馬遷當真是一代奇才,人都說《論語》是我儒家學派的源頭,我看《史太公書》可以說是儒家學派的核心了!”

看沮授給了《史記》如此高的評價,我輕輕搖頭道:“《史記》有一點不太好,裏麵的內容太過重文輕武,記載的大多數故事都是文官鬥嘴皮子的故事,就連大將軍廉頗與藺相如的故事都是如此,若是以後的人太受《史記》影響,舉國之內都是重文輕武的話,外敵入侵時恐怕就麻煩了。”

沮授將那卷《史記》放在桌上,道:“孔明此話差矣,當初力主在全國範圍內舉行科舉考試,選拔文官卻不選武官,較之你的行為恐怕有些自相矛盾吧。”

“公與,這點我早就想過了,現在正值亂世,自是不愁武官將軍,待天下平定時,我還是要向父王進諫選拔開設武舉的。不過還記得趙括嗎?”我道,“紙上談兵已經被傳為笑談,真正的將軍應該是從戰場上曆煉出來的,參加武舉的人一定要先當兵才行,再說拿紙筆選拔出來的武官也未必能服眾。”

沮授沉思一下,會心一笑,沒有再與我爭論下去,顯然已經默認了我的看法。我又道:“《史記》雖微有瑕疵,但絕對算是當世奇書了,畢可同《論語》《春秋》般流傳後世。司馬家雖處處與我諸葛家為敵,但我卻一直敬佩司馬家的兩個半人。”

“哦?兩個半人?”

“第一個是亮的恩師之一司馬徽公,第二個便是編纂這《史記》的司馬遷公,另一位則是司馬懿,不過我對他隻有佩服,可沒有什麼尊敬,所以隻能說是半個。”我伸出手指,將這兩個半人一個一個的說了出來。

沮授莞爾一笑,道:“想不到孔明對司馬懿評價這麼高。”

我閉上眼睛輕輕回憶起我與司馬懿明裏暗裏的幾次交手,頗有感歎地道:“所謂不叫的狗會咬人,萬壽殿之變之前各方情報都不見司馬懿有何動作,最後卻將八大諸侯玩弄於股掌之間;促成了天下共討後,又企圖釜底抽薪,策動我來反叛,這一招狠棋,若我真是反叛了,諸葛家也不可能有今天這等繁榮;在我迎娶夢燕時,他將蔣幹若無其事的推到我麵前,與諸葛家聯手陷害曹家;半年前張家的事變中,又處處有著司馬懿的影子……每一次司馬懿都不聲不響,但每一步棋都陰狠無比。若想戰勝一個敵人,就必須學會欣賞他,而我是不由自主地欣賞起司馬懿來了。”

沮授聽完我一番感歎,道:“除了張家反叛那次,授與司馬懿有暗裏的交手外,再a無見識過司馬懿,不過這次若非孔明親自趕赴遼東力挽狂瀾,幾乎是可以算是完敗的結局,張世靜就真要起義了。真不知司馬懿是什麼時候滲透了張家,還連帶上了薑家。“我看著忽明忽暗的燭光發了一會兒呆,才道:“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天下間各個勢力都有著自己情報係統,我們又何嚐不是?朝廷中的陳家傳來消息,司馬家在朝廷如今也不算是一手遮天,劉協對司馬家也有所忌憚,重用從袁家逃往許都的王越,王越出身靜心小築,僅僅這個身份就讓不少人站到了王越那一方,再加上華雄前輩一向持中立態度,身邊也是聚了一群人。朝廷之上已經漸漸演變成了三足鼎立的態勢,這對我們還是比較有利的。”

看沮授認同的點了一下頭,我問道:“對了,我在北方聽說孫家那裏有些棘手,出了什麼事了?”

沮授麵色稍稍沉了下來,道:“孫家已經與金剛門達成協議,有我大唐一天,就不會北上進攻金剛門,還為金剛門供給糧草和武器,是鐵了心要讓金剛門來擋住我們的攻勢。孫家本身也有所發展,兩年來向南發展,幾乎占領了交州以南的整個半島,同我們一樣,新設了一個泰州。另外,孫家又與劉表大戰三場,殺敵近七萬,完勝而歸,劉表的首席軍師龐統恨黃忠蔡瑁等人掣肘太多,大敗之後,便帶了自己的妹妹龐涓消失在了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