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一如既往(1 / 2)

其實父王將於近期內登基唐皇的消息早就是在大唐的權貴核心階層不脛而走,流言四起,隻是這些畢竟僅僅是流言,當然不能算作理由。但我也沒有說出我所揣測的理由,不知是什麼原因,現在的我不同於一兩年前,不願意在父王麵前顯現得太聰明了,隻是道:“諸葛家二十餘年來四方征戰,領土擴大了數百倍,但現在卻到了一個瓶頸階段,向東已濱東海,海上除東瀛小國外,已無勢力;向北已經綿延擴張上千裏,但多為苦寒之地,繼續擴張並無益處;向南則是強大的孫家,我大唐水軍訓練不足兩年,尚難與之爭風;剩下的唯獨西方的兗州漢室,這裏是我們唯一的突破口,所以,兒臣罔自猜度,請父王恕罪!”

父王沉吟了一下,笑道:“你說得不錯,父王為此事已經籌劃了近一個月,最終定於明日登基!目前為止,知情人僅僅管寧、諸葛玄、呂布、趙遠和你們三兄弟!”

連父王的近臣荀彧都不知道,我暗暗吃了一驚,麵上卻不動聲色道:“兒臣恭喜父王!大唐立國五年來,民心穩固,此時正是登基為為皇的最佳時機。”

“你可知道父王為何要與你單獨見麵嗎?”父王的語氣有些怪異。我心中有些狐疑,道:“請父王明示!”

“我已經決定了大唐太子的人選,你猜猜是誰?”

我的心頭猛烈跳動了起來,父王單獨找我來這裏,莫非……我不由輕輕搖了搖頭,漸漸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若是父王屬意的太子是我,那麼在幾個月前父王必定不會同意我前往曹家犯險,但父王畢竟是同意了,而且恰恰是在那段我不在泰山的時間內,父王秘密的籌劃了登基的時間表,這未嚐不是一個信號。

在父王等待我回話的短短一刹那,我踟躕了起來,時間仿佛凝固了一般,額頭也不知不覺滲出了幾滴汗水,父王的臉色漸漸有些難看起來,道:“孔明,為什麼不回答?”

“這……大哥參政諸葛家十七年來,勵精圖治,建樹頗多,無論寒士兩族都對其口碑頗佳,兒臣以為大哥實為太子最佳人選。”從父王的支言片語中,我猜到了恐怕在太子人選的問題上木已成舟,無奈之下隻好違心的說了幾句大哥的好話。

父王的臉色漸漸緩和下來,又露出了笑容,道:“你當真這麼認為的嗎?”

“兒臣心中十分明白,兒臣雖在天下略有薄名,但仍不敢比肩大哥,兒臣願為大哥左右臂膀!”父王登基的秘議者其中有趙家家主趙遠和師父呂布,也就是說我在大唐最大的兩支助力都默許了大哥成為太子的結果,就算眼下我再不滿意,恐怕也是無濟於事,因此我暫時選擇了順應形勢。

父王嗬嗬輕笑了起來,道:“隻怕你是口服心不服吧!孔明,你不明白,所有人都承認,包括你大哥,你的能力是諸葛家族中最強的,如若單從諸葛家的角度來講,你是太子的最佳人選,但太子不是你的原因不是不應,而是不能!”

“父王……”我跪了下去,聲音顯得誠惶誠恐。

父王並沒有扶起我,而是在瞥了我一眼繼續道:“你可知道,如今大唐有些勢力的家族有數百,其中長子不如次子的家族就有上百,這些家族的眼睛都在盯著我們諸葛家的繼承人問題,廢長立幼有違祖法,若是執掌大唐牛耳的諸葛家立次子為繼承人,那些家族必會紛紛效尤,當然你大哥同你一樣,雖然或許會心中,但以大局為重必隱忍不發,可那些家族的長子能做到這點嗎?不能!因此他們沒有我諸葛家如此優秀的血統!他們必定會因此與其兄弟各立門閥,相持不下,屆時我大唐將會下如一場混亂之中,在強敵四顧的情況下,大唐隻會死得體無完膚呀!亮兒,你明白這其中的凶險嗎?”

父王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一席話堵得我啞口無言,其實這些道理我又如何不明白?隻是我心中清楚,登基晉位唐皇不同於以往,王世子之為當初可以空缺,但太子之位必須明確,以安眾心。父王之所以要在登基之前與我說明太子的人選,正因為我手中擁有大唐上下最大的黨閥,所謂的“二公子黨”。父王不希望在他登基後大唐陷入內亂,我也不希望,因此我微微的點了下頭道:“聽父王一言,有如醍醐灌頂,兒臣受教了。”

“你的身體還未複原,近日就不叫你做太多事情了,先叫你大哥替你扛著,但等你身體恢複,就一定要盡心盡力幫助你大哥,子瑜(諸葛瑾字)也在盼你早日康複,能多一個能征善戰的好臂膀呢!”父王竟下了榻,親自扶起了跪在地上的我。

“謝父王關心。”我心中苦笑,到了此時,我又還能說什麼呢?

父王披起了小褂,道:“孔明,你回來還未見過你母後吧?你大哥已經帶著曹家兄弟過去了,咱爺倆也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