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計中之計(1 / 2)

“沒傷人就走了?周公瑾也變得成熟了。恩……完成了。”諸葛圭吹了吹墨跡,將毛筆輕放至筆架上,“且與我將詳細經過細細道來。”

“是。……”

“陛下,太子殿下、丞相諸葛玄大人請求覲見。”約摸半炷香的工夫後,黃門總管衛寧小心的走進東書房道。

“叫他們進來。”

諸葛瑾與諸葛玄走入東書房,看到小心翼翼隻坐了小半邊榻沿的魏續,衝其略略頷首示意。諸葛瑾首先道:“兒臣參見父皇,看來父皇已經知道情況了。”

諸葛圭點點頭:“你們兩個坐下說話吧,魏續,你先退下吧,去北城悅己草蘆把文若(荀彧字)先生接過來,路上把寧王府發生的事情告訴他。”

待魏續欠著身子退下後,諸葛圭才道:“剛剛正在練著字,調整下心境,魏續這小子就來彙報在寧王府上發生的事情。赫赫有名的紅梅公子周公瑾果然名副其實,孤身一人就敢闖大唐,甚至在孔明的婚宴上鬧騰那麼一下,不亞於當年孔明他們跑到袁本初的地盤上胡鬧的情境。”

“二弟當初不過十八歲有餘,初生牛犢不怕虎,周公瑾較之兒臣不過小上兩三歲,此番行動應該是經過深思熟慮了的,必有其中的用意。”諸葛瑾答道,眼角卻偷偷的瞟了一眼書案上的那張紙帛,隻見上麵寫著七個張牙舞爪的大字——問天下,誰與爭鋒,心頭不由得緊張了一下。

隨著實力的增強,諸葛圭的野心也越來越大,對於這種龐大的野心,諸葛瑾總覺得有些不安,天下間英雄輩出,諸葛家能發展到今天,與每一位英雄的交鋒都令諸葛瑾心力交瘁方能險中求勝,但如今能夠存活下來的勢力,哪一個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成王敗寇,這樣殘酷的高手對決,已經讓諸葛瑾有些恐懼,更何況神秘的靜心小築自從洛陽發威後,就沉寂了下去,隱在了暗處,讓人背後發涼。

諸葛瑾仍在胡思亂想著,諸葛玄的聲音已經接著自己的話說道:“陛下,臣弟亦是聽從寧王府歸來的下人轉述了事情的始末,周公瑾的實力固然精進甚多,但眼下最令人擔心的是孫家對於荊州勢在必奪的那種胸有成竹,即便我們對兗州漢室的戰爭順利至極,隻怕荊州仍是撐不倒我們能夠騰出手來幹涉南方那時。”

“二叔說得不錯。”諸葛瑾也從神遊中回過神來,“周瑜甚至將孫尚香留在了寧王府,可以說完全不在乎與劉備的聯姻,肯定孫家對於奪取荊州有幾招後手。”

諸葛圭用手掌輕撫著自己的腦門,仿佛是在思考,兩人都沒敢打擾他。良久,諸葛圭冷笑道:“我們太過多慮了,諒他孫家有多大能耐,剛剛設立了越州,侵占了益州,若是它能再吃掉荊州,也不怕撐死它!”

“父皇說的甚是,我大唐財力是他孫家三倍,人口是他兩倍,在短短幾年內尚不能完全消化掉蒙幽遼三州,更何況是他孫家,周瑜此行的目的無非就是讓我們疑神疑鬼,無以為孫家深不可測,不敢輕舉妄動。”諸葛瑾仿佛茅塞頓開般說道。

諸葛玄也是乍露出喜悅的光芒,道:“同我們一樣,孫家也是需要時間的,他們很怕我們在他們準備好之前先對荊州動手。”

聽聞大唐兩大智者的附和,諸葛圭的臉上露出了笑容,道:“此計正所謂虛張聲勢,迷惑我們不敢動手,他美周郎打得好算盤呀!”諸葛瑾與諸葛玄暗暗相視一眼,也是微微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陛下的意見,草民不敢苟同!”不知何時,荀文若已經站在了東書房門口,這位五十餘歲的老人一身素色布袍,用木簪簪了頭,乍一看哪裏像是名聞天下的荀家大賢,可細細一品,又總能從他平淡如水的眼中,看到許多被掩藏在深處的睿智。

諸葛圭看到荀彧來了,也不為荀彧的反駁而氣氛,立刻道:“文若來了,坐。且說說你為何不同意朕的意見?”

荀彧虛禮了一番,便坐在諸葛圭麵前的榻上道:“陛下,周瑜此來一番動作,若真是僅僅是為了虛張聲勢,那豈不有些小題大做了?以草民來看,這次周瑜施得是連環計,計中計!”

“此話怎講?”諸葛圭因自己的論斷被推翻,臉色稍稍有些難堪但隨即被強烈的好奇神色所取代。諸葛瑾與諸葛玄同樣張大了耳朵,等著荀文若的下文。

荀文若注意到諸葛圭麵色上一閃而過的不善,頭稍稍低下了三分,繼續道:“陛下分析得不錯,江東雖然富饒,但畢竟開化未久,孫家的確在短短幾年內不能消化掉越州和益州龐大的土地,尤其是益州,無量劍派依附了孫家,但不代表所有的地方勢力都對孫家心服口服,孫家穩定益州便至少要五年的時間,所以說以孫家現在的力量,短時間內吃掉荊州是根本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