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南下荊州(1 / 2)

諸葛瞻的背誦總體上算是流利,偶有磕巴的時候,便用乞求的目光看著他的皇爺爺,父皇一直是帶著慈愛的笑容在聽,遇到這種情況,便提示上一兩個字,立時諸葛瞻的聲音又響起,繼續背誦了起來。

看到這種情景,我暖在心裏,父皇的確是真心喜愛諸葛瞻,在我年幼的時候也不曾得到這般的對待,父皇對待我們三兄弟一直是嚴厲的,能得到父皇的一句誇獎,是當年最大的願望。

“爹!我背得怎麼樣?”不知不覺間,諸葛瞻已經背完了。還沒等我回答,父皇起身走到諸葛瞻前,摸了摸諸葛瞻的小頭,道:“瞻兒背得不錯,你明白這些話其中的意思嗎?”

諸葛瞻仿佛覺得他皇爺爺的大手放在頭上不舒服,用雙手把那大手搬開,又撓了撓頭,麵色充滿了疑惑,最終搖搖頭道:“有些明白,有些有模糊的感覺,但說不清,還有些是一點都不明白。”

父皇嗬嗬大笑了起來,道:“現在不明白是應該的,不過等你到了你爹的那個年紀,再不明白這些,這就要傷了你皇爺爺和你爹的心了。”

看諸葛瞻似懂非懂的點著頭,我道:“瞻兒,你生在皇族,隻要跟著看跟著學,用心去品味,這些東西自然就會學會的。”

父皇看了我一眼,目光中有種讚賞,又對諸葛瞻道:“瞻兒,你讓秦媚帶著你到後宮去向你奶奶請安問早吧,我和你爹有事要談。”

“領命!”諸葛瞻小大人般的向父皇拱了拱手,轉頭對我道:“爹,娘什麼時候來看我呀?我都兩天沒見娘了,好想她呀!”他看向我乞求的眼神實在是讓我心疼,他分明是想讓我向父皇求情,這可是我的兒子呀,當初就是我答應母後的要求,將他親手送進宮的。

我苦笑了一下,自從將諸葛瞻送進宮後,即便是呂婉兒往宮裏跑得比很多大唐重臣還勤,但總體來講,從小不離母親身邊的諸葛瞻與呂婉兒相處的時間還是大大減少了。對此呂婉兒頗有微詞,向我大發了頓脾氣,最後為了瞻兒的前途著想,呂婉兒還是接受了下了母子不能經常相間的事實。

接觸到我探詢的目光後,父皇沉吟了一下道:“瞻兒,本是每個月可以讓你回家五天的,這個月月初你就都給用上了。不過念你功課上表現很不錯,再放你三天假,回家好好找你娘親近親近,正好你練露姨也成了你爹的妾室了,回去看看。等見完了你奶奶,叫秦媚再多跑一趟,送你回去吧。”

諸葛瞻一下子歡呼了起來,先是抱了抱我的大腿,道了句:“謝謝爹!”又是跑到我父皇身前,一個大揖拜下:“皇爺爺真好!”之後轉身一溜煙的跑出了東書房,外麵還傳來“秦媚,快帶我去奶奶那裏”的叫聲,方才做出穩成持重的那般狀態全然不見了蹤影。我笑著搖了搖頭,畢竟還是個小孩子呀。

父皇的目光帶著慈祥,看著諸葛瞻跑遠的身影,道:“孔明,別怪朕在你年幼的時候不這般待你,親孫不親子,是諸葛家開宗四百多年來的規矩,嚴師出高徒,嚴父出孝子,所以才有了諸葛家的今天。”

“是,兒臣明白。”我拱手,瞻兒一走,東書房的氣氛就變得嚴肅了起來。

“你昨天叫文若(荀彧字)轉呈的奏折,可都是你的真心話?”父皇突然板起了臉,切入了正題,“憑你的智慧,不會看不出水軍在將來戰略上的重要吧?二公子黨隱而不消,你這個首腦人物就沒對這水軍有那麼一點點地動心?”

父皇尖銳的問話刺得我額頭浮起了一層冷汗,我當然明白我那韜光養晦的深層含義瞞不過父皇,但父皇如此直接的問話還是讓我的心頭不禁跳上了兩跳。當下我道:“父皇,兒臣清楚,現在的大唐惹不起靜心小築,所以將來的戰略重點在南方,未來十年內水軍的發展不會低於十萬這個數字,兒臣的確曾動過心。但父皇期望的是穩定,國家需要的也是穩定,對於指揮水軍,兒臣與大哥都是新手,除卻兒臣在軍中還有那麼一些威望外,兩人幾乎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這麼一來,如果大哥不能指揮好水軍對孫家的作戰,那麼兒臣也未必能有什麼作為,所以相較之下,為了國家穩定,將水軍的指揮權交給大哥才是最佳的選擇。”

“你倒是實在,你的選擇也是深慰朕心。”父皇的臉色一下子緩和了起來,方才的質問不過就是要考驗一下我而已。我連忙順杆爬道:“在朝臣中議論的所謂大公子黨二公子黨乃至最近才出現的什麼三公子黨,其實都是一個黨,就是天子黨,一切都為了父皇和國家考慮,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在此基礎上,我們才會有些許的政見分歧。若是失去了父皇的信任,必會黨不成黨,還有什麼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