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萬物皆有命(1 / 2)

禹山,靈璧宗所屬。

靈璧宗,道門一脈的下宗,門下弟子稀少,不過百人,也無資質卓絕者,因此,靈璧宗在眾多下宗內,也無甚名氣。

靈璧宗的掌門,收了五名親傳弟子,最小的叫千山,剛及舞勺,長得瘦瘦小小,一副弱不禁風的模樣,就連使劍的力氣,似乎還不及尋常青壯百姓,整個靈璧宗的人每每見到千山練劍,都會暗笑不已。

“小師弟,你應該吃點肉,這樣才有力氣。”

師兄們時常教導千山,可千山每次麵對這句話時,總是用相同的話反駁:“師父說,萬物皆有命,不可妄殺之。”

“那師父有沒有告訴你,青菜蘿卜也是有生命的?”

“所以,師父說過,吃它們的時候,要心存感激。”

師兄們不知道師父是不是真這樣跟小師弟說過,反正他們沒得到如此教誨,隻能一笑置之。

於是,千山成了靈璧宗的一個異數,與師兄們總是那麼地格格不入。不過,也因為千山天性如此,師兄們對他也疼愛有加。

修煉,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修煉的生活,卻很簡單。

對於千山而言,修煉,就是每日辰時起床,練劍,午時用飯,練劍,酉時晚飯,而後修習醫典,子時冥想至辰時。周而複始,如此這般,便是修煉。

與千山不同,其他師兄,則領著那些記名弟子下山,在三百裏的轄地內,尋找魔的痕跡,然後除之。

千年前,有無形生靈於虛空而來,塗炭生靈,道尊曰:此為魔,當除之。此後千年,整個道門,便以除魔衛道為己任。而千山對誅魔也充滿了向往,時常想象著自己仗劍除魔,護衛一方百姓,隻是,十四年來,他未曾下過一次山,更別提衛道了。

千山當然知道師父為什麼不讓自己下山,那是因為境界不夠。修煉有七大境界,乃千年前道尊親定,是為聞道、奉道、融道、悟道、明道、合道、化道七道。明道者,可自行開宗立派,合道者,乃有資格稱主,謂之道主,化道者,方可稱尊,謂之道尊。

千年來,道主不計其數,然道尊者,不過一人。

千山四歲修煉,聞道十載,唯有奉道,方能下山。何謂奉道,所謂道法三千,道道不同,心知所向,奉其為真,便為奉道。自道尊定下修煉七道千年來,有奉殺道者,有奉欲道者,有奉心道者,有奉自然者,隻要認準了自己的道,便可一直往前修煉,然而在聞道境停留了十載,千山依舊不知道自己的道是什麼,因而遲遲不入奉道境。

初七,是千山的師父蒼道人講道的日子,每個月的這一天,宗門大小事務一律擱置,聆聽蒼道人講道。

在靈璧宗後山,有半截石碑,這裏就是講道的地方,此時,靈璧宗所有的弟子都聚集在這裏,心平氣和,領悟著蒼道人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

千山是最認真的一個,蒼道人說的一切他都銘記在心,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從千山記事起,他就不停地在腦中提醒著自己,不能讓師父失望。

講道,是一件很枯燥的事,也是一件很浪費時間的事。

如果什麼也不發生,那蒼道人講道可以持續到戌時。

午時剛過,一名青壯男子行色匆匆,朝靈璧宗趕來。他眼裏,有驚恐,也有絕望,那一身破爛的,沾染了血跡的衣衫,似乎見證著他的死裏逃生。他嘴皮幹涸得變了形,雖說他腰間掛著一個水壺,可他並沒有喝水,那會讓他的速度放慢,因為他實在浪費不起一點點時間。

上山的路,隻有一條,靈道階,一共九百九十九級。男子咬牙奮力往上行去,好不容易看到了靈璧宗的大門,卻是雙腿發軟,一頭栽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