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八十二歲的郭子儀二(1 / 2)

第六章:八十二歲的郭子儀二

在宴會上,李淳才知道原來郭子儀真的是大唐的人才,陸陸續續的聽到了一些關於他的故事。

郭子儀手裏曾經有許多的人馬,幾乎都是他的門生,但是他都是嚴厲的管教他們的。

記得有一次,有一個將軍,說皇帝的不好,郭子儀耳提麵命的教育他,讓他知道自己該怎麼弄,不能和一個老石頭似的,一天天的盡讓皇帝不開心。

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以古稀之年歲的高齡才告別沙場。天下因有他而獲得安寧達20多年。

郭子儀雖然長的不高,而且還黑,因為在王府裏幼子李淳見過,隻記得大唐功臣的一些事跡。

後來李淳長大以後從花名冊裏麵看出郭子儀的家庭情況和他的升遷。

戶籍: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

祖籍:山西汾陽。

家世:官吏之家。

父親:郭敬之,唐涪州(治今四川涪陵縣)錄事參軍。

妻子:王氏,與其生有六子八女。子女:八子八女。

身份:軍事家、政治家。

效力:唐帝國。

忠誠度:高。

入仕之門路:科舉,乃當時的武狀元(全國第一的武舉人,有真才實料者)。

當過的官:朔方節度使、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司徒、太尉、中書令。

職權最高到:相當於宰相。

履曆:兩次複用兩次降官。受到重用之年:755年(59歲),受封朔方節度使(又稱靈武節度使,後節度使演變成藩鎮,靈武,今寧夏靈武西邊),平定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中收複的唐朝領域:河北、河東(今山西永濟)、馮翊(今陝西大荔)、潼關、長安(今陝西西安)、洛陽。與吐蕃對戰所占領的土地:百城(今甘肅靈台西南)、潘原(平涼東)等地。榮譽事跡:平定過安史之亂、擊敗吐蕃的入侵、與回鶻化敵為友。

最令人驚豔的一次:安史之亂後,吐蕃趁唐帝國還在複原中,發動大軍直逼京師,代宗複用被冷落的郭子儀,封其為關內副元帥,郭子儀命軍士白天打鼓,晚上燃火,吐蕃不知其意,於是撤兵,就這樣打贏了這個戰爭,這讓許多人感到不服氣。

後來等自己弄懂事情了以後,李淳才發現原來大唐的黨爭也是很厲害的。

李淳自己就聽到了這樣的故事,關於魚朝恩,他可是一個十足的壞蛋

郭子儀經常被佞臣程元振、魚朝恩讒言,經常出兵半途便因讒言被召回。

可是,改變這一切狀況的,是魚朝恩想挖郭子儀祖墳時,郭子儀表現出的大度德行。

在郭子儀外出大戰叛軍時,京中傳來他祖墳被魚朝恩派人挖起的消息,軍士大怒,建議馬上回朝清君側,再回來攻打叛軍。

“咱們回去打他們吧,一天天的不幹正事,就想著怎麼拖我們後腿,他們是活著不耐煩,您下命令吧,我們說幹就幹。”下麵的士兵都這樣說道。

“你們這是怎麼了,想想你們是幹什麼來啦,咱們是大唐的士兵,就應該為國家出生入死,你看看你們,幹的都是什麼事,前方高能,你們卻想著後退,你們是不是害怕了,要是不行,去他媽的,給我滾滾的。”郭子儀生氣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