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未更新的小番外部分……)
1、從291~302章可以單獨視為一個部分,甚至可以說是前期所有內容的精簡版。因為其中出現了大段以前使用過的文字,將夏娃與亞當相遇到相戀,最後相別的部分全部壓縮了出來(所以這些內容寫得特別快)。
PS:這些重複利用的內容我絕對不是在湊字數!絕對不是!
2、從第四卷後期開始,整本書開始變為偽·意識流小說。所謂的意識流小說的定義如下:
以心理時間結構作品。意識流小說家有意打破傳統時間觀念和傳統心理小說的順時序,消除邏輯時間界限,將感覺中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擰在一起組成主觀心理時間,隨人物心理時間的變化結構作品。心理時間的敘述方式有倒時序、循環時序、顛倒時序、閃回時序和預見時序。
意識流描寫。意識流小說注重表現人物意識活動本身,作家退出小說,著力描寫人物心理的種種感受,開掘深層的意識來展露隱蔽的靈魂和內心世界。意識流描寫的特點具有動態性、無邏輯性、非理性。描寫層次分為意識層和潛意識層。描寫的方式有內心獨白、自由聯想、意識遷移、意識流語言。
以心係人,以心係事。意識流小說以表現人物的心靈活動為主,化解人物心中鬱積的種種情結,很少描寫人物的體貌特征,淡化情節以至取消情節,事件極其微小。在心靈宇宙範圍內寫成一曲曲心靈史詩。
寫作純粹的意識流小說有很大的局限,但作為一種藝術手法,它融會到其他類型的小說創作中,心理永遠是富有創造性的作家的表現領域。
用意識流這一術語用於描述心理過程時顯然是極其有用的,因為作為一個修辭用語它具有雙重的比喻意義,就是說,“意識”這個詞和“流”這個詞都具有比喻的意義。這一思想為小說家運用意識流手法來展示人的內心世界,並通過展示人物的意識活動來完成小說敘事提高了理論依據。小說中的意識流,是指小說敘事過程對於人物持續流動的意識過程的模仿。 具體說來,也就是以人物的意識活動為結構中心,圍繞人物表麵看來似乎是隨機產生,且邏輯鬆散的意識中心,將人物的觀察、回憶、聯想的全部場景與人物的感覺、思想、情緒、願望等,交織疊合在一起加以展示,以“原樣”準確地描摹人物的意識流動過程。西方現代小說史上,如馬塞爾·普魯斯特、詹姆斯·喬伊斯、弗吉尼亞·伍爾芙、威廉·福克納等,都以成功地運用意識流而聞名於世。
為什麼說是偽·意識流呢?因為意識流部分隻占三分之一,主體還是以講故事來推動劇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