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附錄2古今妙聯集粹——對非小道,聯本大觀(1 / 3)

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

【解析】這是曾國藩用來自辯的對聯。因為曾國藩攻破南京後,威震天下,但功高蓋主,在這種情況下,也是他舉湘軍起事,自立為王的最佳時機。否則兔死狗烹,朝廷對曾國藩輕則將罷免其軍權,重則亦可能暗下毒手。曆史把他推到了命運的十字路口,因而這個時候也是曾國藩感到最猶豫最彷徨的時候。此時幕僚王闓運再度向他提出稱帝一事,他沒有像以往那樣怒不可遏,嚴詞拒絕,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而沉思的結果就是他寫下那句著名的詩句: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山高心自知。“倚天照海花無數,高山流水心自知。”是曾國藩的辯言。也體現了他的一種人生境界,他這種堅守人臣的行為和心理是和他作為儒學大家的身份和受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影響分不開的,所以越是戰功彪炳,他越是克己修身。同時用這副對聯回答外界對他的質疑。

順泰康寧雍然乾德嘉千古,治平熙世正是隆恩慶萬年

【解析】這副對聯是嘉慶年間狀元李紹仿所作。當時恰逢嘉慶生辰,要求每個大臣都交上一副對聯。人人都交好唯李紹仿未交,嘉慶問其故,李紹仿說:“臣如交,定奪第一。”群臣都笑他輕狂。李紹仿此聯一出,嘉慶龍顏大悅。此聯的一三五七九字巧妙地把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嵌入聯中,對偶工整,文通字順,絲毫不見牽強。此聯一出,果真奪了第一。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解析】出自魯迅的《自嘲》詩,後人一直把這個作為對聯,一是對魯迅先生的紀念,二是對自身的勉勵。這首詩的全文是: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孺子”是古時對小孩子的稱謂。“孺子牛”是《左傳·哀公六年》中記載的一個典故:齊景公有個兒子名叫孺子,齊景公非常疼愛他。有一次,齊景公和孺子在一起玩耍,作為一國之君的齊景公竟然趴在地上,口裏銜根繩子,讓孺子把他當牛騎。不料,一不小心,孺子從“牛”背上掉了下來,口裏的繩子把齊景公的牙齒都折斷了。齊景公的大臣鮑子開玩笑說:“汝忘君之為孺子牛而折其齒乎?”那時“孺子牛”的原意是表示父母對子女的過分疼愛。後人們用“孺子牛”來比喻心甘情願為人民大眾服務,無私奉獻的人。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解析】這是宋朝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寫的一首《夏日絕句》詩中的前兩句。意思是:人活著就要做人中的豪傑,為國家建功立業;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

這首詩是感懷項羽的。公元前202年12月,項羽軍被劉邦軍包圍在垓下陷於一籌莫展的境地。一天夜裏,韓信要漢軍四麵唱起楚歌。楚軍聽了,益發懷念自己的家鄉。項羽想:漢軍已經完全占領了楚國的土地了嗎?為什麼楚人這麼多呢?項羽不能入睡。深夜,他一邊喝酒,一邊慷慨激昂地唱起歌來:“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他的愛妾虞姬也起而和唱,唱罷,拔劍自刎而死。項羽見大勢已去,帶了八百騎兵連夜突圍。第二天,劉邦發覺項羽突圍而去,便派灌嬰帶領五千騎兵追趕,一直追到烏江。烏江亭長勸項羽急速渡江,回到江東,重整旗鼓。項羽覺得無臉見江東父老,最後自刎而死。

癸辛街,子午穀

【解析】相傳為明代名臣於謙少年時所作,於謙才華出眾,文思敏捷,出口成章。有一次和父親路過一條街,街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十分繁華熱鬧。父親抬頭望望巷口,原來這條街名叫癸辛街。父親說:“作對子最怕用幹支字,若眼前這條街名癸辛街,如以此街名為上聯,下聯則很難應答。”於是父親吟道:“癸辛街。”於謙馬上想到三國演義的地名,於是答道:“子午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