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叔老,鄉達”
張養心身穿白袍,腰係玉色袖帶,踢一雙玲瓏青蛇靴,執一把蒲扇,雙手向前一拱,如是說道。
“今日布施分德,小輩得臨大典,不勝榮耀,先輩德隆望重,定能識出小輩他日造化。小輩得以總角之年而知天命,是吾之福也。實在感激涕零,恩德厚深,故先一拜謝之。”
說罷張養心小小人兒有模有樣地跪倒在地,雙手用力向前伸出,深深地拜了兩拜。
幾位平日深受敬重的長輩聽了張養心這番話都不由得哈哈大笑出來,其中一位叫做趙傳德的長輩撫須笑問道:“小小年紀,口齒甚是伶俐,抬起頭來,且說說這番話是誰教授於你,今日這番打扮,又是你哪位堂親給你挑選的呀。”
張養心仰頭起來,兩道稚嫩的劍眉擰在一塊,奶聲奶氣回答道:“話自口出,言由心生,皆小輩一人所思所想而已,並未受他人教授。至於所穿衣物,家父愛之深切,錦繡藏於櫃,小輩自己挑選的。”
趙老與左右兩位老者相視一眼,一絲訝異浮現在眼中,但轉瞬即逝,隨即臉上淡去笑容,厲聲道:“年少聰慧,吾輩之福,天降英才,老朽焉敢輕視後來之人。你既然說這些全是出自你自己之所思所想,那我且問你,為何穿此裝扮,更執蒲扇?”
張養心不急不緩徐立而起,頗有氣定神閑之姿,朗朗回道:“大典用禮,小輩不敢輕之,故身著華貴,鞋乃人之行,選青蛇則行青蛇之道,手將成事,執蒲扇,是為成蒲扇之道。”
“何乃青蛇道?何乃蒲扇道?”不待趙老詢疑,其左輩的老者早已搶先問道。
“青蛇張氏,輔龍趙治一方重鎮;手執蒲扇,心念耕讀務農,不求更進於前!”
就是這句話,我十年,二十年也不曾忘懷。
少年老成,工於心計;何況他當時和我一樣才7歲,居然絲毫不喜歡光著屁股追逐小姑娘這一人生極大樂事,實在是讓我三生欽佩。
後來三位長輩給他捉的是“輔”字——“天生聰慧,才氣淩盛;知恩服命,輔成大業”
對,沒錯,寫下這番話的也是給我寫“大來”的那位趙老。
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命運造化難笑之。
自從此次布施分德之後,張養心盛名大作,趙家的各位家主都對他讚賞有加。畢竟有“青蛇張氏,輔龍趙治一方重鎮”一句話在。更是被張家選定為主要繼承人加以為悉心培養。
特別是這小子讓我更為羨嫉的一點是他偏偏又生得一幅潘安相貌,出落地十分俊秀。十分有七分撿了他娘親,那個早年與張大王在江湖中相遇而相知的絕色女子的外貌特征。
1925年,軍閥割據現象越發嚴重,張養心在這個年代,越發彰顯出他的天姿英才,而我,也得以於他結交,而苟全與亂世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