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3章:美味的安廣魚生(上)(2 / 2)

我聽到正讚美我家鄉的名菜,自然是非常的高興,我開心至極地說:“這是當然啦!吃魚生可是很有講就的啊!這刀工可是很重要的啊!還有看魚是否是可以選作魚生也是非常的重要!選的魚不同,吃出的口感也不同,而且吃魚生時有沒有那種甘甜味也是因選魚而異的。還有那配菜有時高達三十多種,不過在民間一般是六,七種而已。吃魚生也要看天氣而定,天氣暖和涼時宜吃魚生,魚生就特別的好吃,天氣熱的話,那魚生就沒有那樣好吃了。反正是很有一番東西在裏麵要學的,可惜我隻會吃不會做而已!你們請嚐嚐看吧!哦!對了!你們吃的時候一定要喝酒喲,這樣可以除毒啊!”

正一聽便將配菜和生魚片一起放到了嘴裏,那生魚片入嘴既化,從嘴裏麵直鑽進了心窩裏,還有一股清香留在了嘴裏,甘甜味強烈地衝擊著自己,整個口腔裏都是充溢著這甘甜。吃下魚生的一瞬間,整個人都被這美味給深深地震撼住了,那種享受美食之後的美滋滋感覺充溢了自己的整個心,還要往外溢出一般。正陶醉地閉著眼睛正在回味著剛才吃到的美味,他不斷地讚歎道:“真是太好吃!太好吃了!我真是沒有想到這世上會有這種美味的菜!”

正說罷睜開眼睛貪婪地盯著魚生,他嘴裏的口水像斷了線的珍珠一般流了下來。[注七]他迫不及待地又挾起了一大串魚生馬上放到了嘴裏。竇輔等人看到了正的這個饞樣,他們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吃起了自己害怕的魚生,可是當他們一吃進嘴裏便不能再停止下來了,猛地挾起一大筷的魚生放進碗裏,狂咽猛吞起來。因為這魚生實在是太好吃了!

袁徽見到每個人都是一副貪婪且又狼狽不堪的吃相,他嘴饞了……

………………

………………

[注一]:三月三是壯族奠祖的日子,是壯族的一個非常大的節日。漢族奠祖的節日是清明。壯族的一般是跳竹竿舞啊,對山歌,還有刀山火海的表演。自然也少不了師公們的東唱西唱了。

[注二]:百越族,在秦漢之時是生活在兩廣,越南地區的少數民族。我們廣西的壯族先民是百越族中的古西甌越人和古駱越人。

[注三]:在漢朝時,漢族和其他的少數民族存在著許多的矛盾,為此而爆發過不少的戰爭。在經過了漫長的民族大融合後,才形成了現在的緊密團結的中華民族。

[注四]:這是關於盤古開天辟地的傳說中的又一來源。雖然廣西的壯族舉出了不少的證據,但學者們認為這些證據還不足以證明盤古開天辟地的傳說是始於壯族的,還有一些證據是過於牽強的。不過在學術上也算是盤古開天辟地的來源之一吧!

[注五]:嗬嗬……魚生可是我們橫縣的名菜喲!在廣西的許多地方都是掛著正宗橫縣魚生的招牌喲!有不少的外地人起初都是不敢吃這道菜,可一旦吃了一口就吃上癮了。

[注六] 魚生在中國史書記載中稱為“膾”或“鱠”。中國魚生文化曆史悠久,內容豐富。中國食魚生的曆史可以上溯到先秦時期,曆經眾多朝代,數度興盛,形成了豐富的魚生飲食文化。就連陳登嗜食魚生成癮,讓他選擇死或者是吃魚生時,他寧願去死!在《後漢書.華陀傳》中有載,而且三國演義七十八回中也有所記載。不過現在的魚生比以前吃起來要安全得多了,現代還沒有聽說有人因吃魚生而生病的,畢竟是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啊!已經是做到安全無比了!

隋代有一種“金齏玉膾”的魚生,蘇州官吏進獻給隋煬帝,隋煬帝食後大加讚美:“金齏玉膾,東南佳味也!!!”詩人杜甫很愛吃魚生,曾有“無聲細下飛碎雪”,“放箸未覺全盤空”的詩句來描寫唐代廚師加工魚生的高超刀功和食客們爭食的熱烈場麵。唐代則是食“膾”盛行的一個朝代,唐朝人十分喜歡吃“膾”就連許多的外國人都因此喜歡吃“膾”。膾炙人口這成語來形容魚生在唐朝時的歡迎程度是很恰當的!明代魚生一肴被劉伯溫寫進《多能鄙事》一文中,他在書中還特意介紹了魚生的製作方法。魚生是中國曆來的名菜,並不是小日本的!說不定是漢末和兩晉時有人逃難至日本傳去的,或者是唐時日本的留學生把這道菜給帶回日本的(因為唐朝時舉國盛行,日本留學生不可能沒有吃過!)且日本所謂的“生魚片”有史所載的曆史遠遠低於中國。希望各位讀者大大們不要再把我們祖先的這些如同魚生的東西以為是日本的啦!魚生和茶一樣,都是我們首創的!不是小日本的!

[注七]:有些外地人居然吃魚生能吃得三,四斤多,真是使我都傻了眼!強!真是強!比我們這些本地人還要強得多!有不少的女人還吃呢,其中也有美女喲!嘻嘻!這是事實喲,也不見美女們有些什麼事!不過美女一般吃得非常少,幾塊而已,不像我們男的都是幾十上百來計的~!美女吃得多的是魚頭湯,這樣顯得淑女一點。嗬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