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聽避席而起作揖請教:“子宏,所說的都是切中當今交州的利弊之處啊!長樂想聽子宏對此有什麼高見?”
正說:“主公,但請放心!子宏心中已有所思慮了。”我伸出右手作出了一個“請”的手勢,說:“子宏,但說無妨!”
正臉露疑惑之情,一副欲言又止的神情,就是不肯開口說話。我見狀便急問:“子宏,你怎麼了?為什麼不說話啊!”正應道:“主公,屬下還是不明白,主公聽了我的淺見後,是決定出兵與扶南國一戰還是暫時忍辱負重休養生息,以待日後收複國土。”
我毫不遲疑地應道:“我們現在隻能是先與民休息,等積蓄了足夠的實力後必定將所有的恥辱一切討還!所以,請子宏不要再疑惑了,有什麼好的策略就請您說出來吧!”
正並沒有說出他心中的策略,隻是轉換話題:“先有非常之人,方有非常之事,最後建立非常之功!綜觀史上每次非常之人所為的非常之事,必會有無數的平凡之人加以非議、指責,未建非常之功時隻能是背負著罵名在痛苦的活著……”
我知道正這一番話的意思,畢竟我拋棄國土而不出兵收複的話,所有的人都會將叛國,懦弱無能的罪名全都扣在我頭上。可是我軍在的實力不濟,與扶南國一戰勝算不大。正如《範子計然》中所說傾其全國兵力連年在外作戰,一旦失敗,將士屍橫遍野,輕則國土淪喪,重則國家滅亡。兵者,國之大事也!必須是慎之又慎!為此,弱者戰勝強者的最重要的辦法往往是忍!一忍不行,再忍,不行,還得繼續忍!一忍再忍,等待自己有足夠的實力,自己先前所受的恥辱再一並全部向對手討還!是的!我現在得忍!忍耐是弱者戰勝強者最好的辦法!
我決心已下,我不惜一世英名毀之一旦,承受世人的指罵,隻為日後能有把握的收複九真和日南,為後世子孫保留這片國土!我堅毅地對正說:“子宏,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時,國人多持反對之議,他承受著無盡的罵名堅持自己正確的決策。最後使趙國軍隊成為一支強大的軍隊並將趙國的領土擴張。還有,商君和秦孝公在改法之時,國內多是反對的聲音,不斷的有人在孝公麵前讓他停止改法,可是孝公和商君還是堅持著,數年之後,民眾適應了新法感到便利,秦國因此立下了一統天下的根基!子宏,你就不便多慮了!我意已決!!哪怕我因此而千夫指,萬人罵,在史書留下一頁又一頁的罵名而遺臭萬年,隻要日後能為後代子孫保留著這一片國土,我決不後悔!我既為交州刺史,我就有責任為後人保留一個完整的交州,不能落入外人的手上!這就是我的使命!”
眾人見到我這大義凜然後不覺巨烈一震,眾人都深受感動。正激動地看著我,我可以從正的眼裏看出正對我的期待,我從來都沒有讓他失望過!他早料到,我能屈能伸,決能承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一切苦難!這也是正之所以對我忠心耿耿的原因之一!
正緊盯著我說:“主公,我覺得你應該裝出一副懦弱無能的樣子,低聲下氣的去回應於扶南國攻占九真和日南兩郡這件事!以示我們並沒有膽量與他們為敵,卻在暗地裏積累實力,積極備戰。隻是主公能否……”
“低聲下氣嗎?唉!好吧!子宏,我知道該怎麼辦了!”我直搖著頭,眼眶中溢著淚花。唉!我情願去死也不願意像正所說的低聲下氣的討好攻占自己國家領土的敵人!唉!可是,形勢逼人,要想能重新將九真和日南二郡歸回大漢,隻能忍了!忍著這比死還要痛苦千倍萬倍的恥辱!正知道我心中的想法,可是他除此以外又別無他法,很無奈。
………………
………………
[注一]:馬鈞在前麵第三卷第十九章中的內容裏,險些被人給投進江中祭龍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