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聽到範力將責任全都攬在自己的身上,就算是有重臣勸諫,可依舊沒有處罰自己,也沒有在這個千載難逢的時機,乘機一舉將蜀軍控製在手中,關羽為此對範力是深懷感激,心中對範力的評價自然是直線上升。
不止如此,範力還給了關羽一封信以寬慰他,讓他不必自責,信中是引用了褚少孫附在《史記》中的一段話:[注一]“人雖賢,不能左畫方,右畫圓;日月之明,而時蔽於浮雲。羿名善射,不如雄渠、蠭門;禹名為辯智,而不能勝鬼神。地柱折,天故毋椽,又奈何責人於全?”關羽看後明白範力的心意,對範力的讚賞有加了。
範力現在所擔憂的是怎麼破此困境,因為不敢範力怎麼努力,都不能重新再占領回許昌。
範力心煩氣躁了,就算是範力的長安與荊州處的人馬合擊宛城,可宛城就是屹立不倒,攻擊[注二]舞陰,可宛城也有馳援,怎麼也攻不下。
範力又派兵攻擊襄城也攻不下,就算是移兵向定陵和舞陽,企圖從豫州突圍而出,可也不能取得便宜。而且晉軍多配置了機動部隊,隻要一方有事,騎兵立即馳援,似此效果不明顯就是這個原因了。
範力越發心急,可急也沒有用,範力的謀士們也沒有人能拿出辦法來。範力又不得不示於將士,範力故作非常的鎮定,根本就不被困難所困擾,總要做出一副信心十足,一定能脫圍的樣子來安定軍心。
而此時,禤正、田豐等都提議不能總是一時攻這一處,一時又攻那一處,這樣反而顯得是無可奈何,不如先暫時保存實力,分兵屯守於昆陽和葉縣一帶。當範力問糧官還有多少糧草的時候,糧官回答範力不到十日了,是啊,不到十日,十日後,糧草一盡,那麼範力軍麵臨的將是滅頂之災啊!
有人向範力提議,多掠奪範力所占據的昆陽、葉縣、[注三]堵陽三縣那還可以得到一定的糧草,以此來熬一日算一日。可範力聽後卻皺眉了,因為範力並不想這麼做,這樣一來會失卻人心,看來就隻能是乘糧草未盡之時,盡快想出一個好辦法來才行。
諸葛亮、禤正、周瑜、張昭、田豐等都沒有主意,不過他們向範力建議,要麼是化整為零,不過是大軍化整為零損失必定慘重,這並不是一個好的方法,要不就是乘現在立即組織突圍,不計代價隻求能回歸本土的突圍。要不,就是棄軍而逃,隻要留得青山在,就不怕沒柴燒,退回雍、荊還能徐圖後計。
這些範力都不願采納,可範力知道再這麼拖下去,糧草會越來越少的,而且司馬懿能很快地把他的包圍圈完善,到時範力再想突出去難度就更大了!
範力還是傾向於再等待一段時間看看有沒有好法子,可分糧予軍可以多拖延一些時日,這樣也暴露了範力內心的急躁,範力又不想做,看來真的得盡快地定下主意,不然再拖下去,就什麼完了。這段日子對範力是個煎熬,要真沒轉機,那隻好下痛苦的決定了。
……………………
這一章是說到範力所處的困境,而在下一章就先從在鄴的附近的安陽說起了。因為這可是日後劇情發展的需要喲!
[注一]褚少孫是西漢傑出的文學家、史學家。司馬遷死後,《史記》有些篇散失了,褚少孫作了補充、修葺的工作,所以《史記》中的褚先生指的就是褚少孫。
龜策列傳中的宋元王夢神龜就是他寫進去的,文中的這一段“人雖賢……又奈何責人於全”就是取自此處。
[注二]定陵,西漢時所置,現在已廢除,其境內包括現在的平頂山市一部、舞陽縣一部、葉縣一部。舞陽故址就是現今的舞陽縣。襄城,到了晉時曾設為襄城郡,後廢除,今還名襄城。舞陰縣,是為現今的泌陽縣,初置比陽縣又置舞陰縣,以雙縣並行,持續八百年。
[注三]堵陽縣,於秦朝時始置,初名陽城縣,漢時改為堵陽縣。今現址為河南省方城縣。安陽,今為河南省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