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成為學校教學骨幹的地位基本穩定下來,但仍有可變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會麵臨各種機遇,同時會自己創造機遇。而最關鍵的是把握機遇。俗話說,成功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而一旦有機遇,優秀教師會因為其業務精、能力強而能挑戰成功。優秀教師在工作中,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他能尊重長者,學習虛心,工作踏實,不太計較個人得失,他一般胸襟開闊,樂觀開朗,豁達謙遜,能接納和容忍他人的一些不足,能關心同事,並能為他人提供及時的幫助。因此,優秀教師容易得到群體的認同。
二、積累期要注意的問題
(一)必須堅定自己的職業操守和教育信仰
剛從大學畢業的新教師,滿懷很多憧憬。很多教師都沒有做好當教師的心理準備就踏上了講台,很多教師對教師職業的認識還很模糊就進了校園。不理想的待遇、現實的人際關係導致新教師專業思想不穩固現象很普遍。但既然選擇了教師職業,你必須堅定自己的職業操守和教育信仰,不能簡單地把教師職業當成謀生的唯一手段,如果這樣,你專業成長的生命力將缺乏持續的動力,並很快產生職業倦怠,從而采取混日子的生活態度,這既是對學生的傷害,也是對自己專業成長的不負責任。
(二)要不斷反思,養成定期總結的習慣
蘇格拉底說:“沒有經過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他還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在新課程實施中,反思的本質是一種理解與實踐之間的對話,是這兩者之間的相互溝通的橋梁,又是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的心靈上的溝通。“要讓反思成為教師的生活常態”,更主要的是培養自己自我反思的習慣,養成反思的意識,使自己形成獨特的個性與思考的習慣。
根據教學的需要,對教學行為反思具體可以采用以下操作形式:一是在成敗中反思:教後記、反思日記等。還可以寫成故事性的隨筆故事,或者是自己的一些失敗經曆。也可以寫成工作日記型的,簡短易記。二是在對比中反思:通過聽課、評課、觀察自己教學錄像的教學反思。把教學過程給人啟迪的地方寫下來,反思成功之舉、失敗之處、智慧之光、學生之見,正是這看似平常卻給人深省的課後小記,能使我們經常梳理自己的課堂,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三是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活動中訓練反思,在反思訓練中提高教學監控能力。四是在學習中反思:在理論學習、向專家、同行、學生及家長學習中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思考要走在工作的前麵,一名骨幹教師,必須學會善於思考,要善於觀察生活中的點滴事件,並能從中引發思考,產生思想。如果缺乏思考,缺少思想,我們的工作就會失去了活力和生命力。要想我們的思想保持先進性,就必須把思考作為一種習慣,一種工作習慣。
(三)要善於做一些職業生涯的規劃,讓自己的專業成長道路更加寬廣教師的工作很平凡,但也可以很充實。作為一名普通教師,如果潛下心來工作,可以做很多事情,尋常的生活可以避免單調和乏味。教師應當堅持通過自己的教育實踐,讓平凡的工作賦予更深的意義。作為一名教師,如果注意關注工作中的真問題,其實也能做一些有價值的研究,因為教育教學工作也有許多值得研究和探索的地方。俗話說“十年磨一劍”,隻要能夠堅持,堅持自己的教育理想不動搖,一定會有成效。
(四)要善於把握機遇
機遇會隨時不經意從每個人麵前流過,要善於把握機遇。要有能吃苦、肯吃苦、吃得了苦的心理準備與承受能力。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會麵臨各種機遇,同時會自己創造機遇。而最關鍵的是把握機遇。一旦有機遇,骨幹教師會因為其業務精、能力強而能挑戰成功。
二成熟期
一、成熟期的特征
骨幹教師成熟期可以分為前期和後期。成熟前期,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的磨煉,新教師很快適應了學校的生活節奏,在此過程中形成了過硬的基本功,具備了獨立的教育實踐能力,成為勝任學科教學的優秀教師。表現出對教師職業較為投入、情緒較為穩定的一種心態。成熟後期,教師不僅熟練掌握教學基本功,積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學經驗,而且有了較好的認知結構,渴求學習教育理論及他人經驗,不斷進行教學反思,教學功底較為深厚,開始形成初步的教學風格,具備了較強的教育科研能力,有教育教學論文發表。逐步成為學校的教學骨幹,被同行和學校領導認可,多數教師被評為高級教師。一般表現出如下特征。
(一)熱愛教師工作,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條件,也是作為一名骨幹教師的基本素質。因為隻有想幹事,才能去幹事、幹好事;隻有牢記責任,才能談得上盡心盡力、盡職盡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