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農村黨支部建設,是全麵推進農村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基礎。要緊密結合本鄉本村的實際,抓緊研究落實十六大、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具體任務,使農村黨支部建設在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指導下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一﹑深入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升廣大農民黨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政策水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的科學體係,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最新成果,是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因此,必須把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斷引向深入。農村基層黨員幹部要認真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始終做到“三個代表”上取得新的成效。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要和學習黨在農村的路線方針政策結合起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同心同德地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而奮鬥。

二﹑以加強農村黨支部的執政能力建設為重點,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農村黨支部要提高領導農村物質文明建設的能力,這是黨的執政能力的根本,是黨的領導與黨的當前任務相適應的要求,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農村黨支部要進一步完善和促進農村基層民主的發展,進一步改善黨的執政方式和領導方式,支持村民自治,發展農村民主,這是提高執政能力的重要內容。農村黨支部要提高領導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能力,這是實現農村“三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的迫切需要,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任務,也是提高農民群眾生活質量的重要前提。農村黨支部要提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農村的能力,正確認識和處理農村各種社會矛盾,科學分析各種矛盾的表現形式、特點和發展趨勢,建立有效的工作機製,善於協調農村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關係,努力把矛盾解決在基層和萌芽狀態,特別是要在執政實踐中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應急機製,增強共產黨執政的效率,把農村各方麵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調動、聚集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上來。

三﹑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製,增強農村黨支部的凝聚力和團結統一民主集中製是我們黨的根本組織原則和組織製度,是我們黨保持生機和活力的重要源泉。農村黨支部要勇於麵對市場經濟條件下貫徹民主集中製原則所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充分發揚民主、實現集體領導、維護黨員權利、維護中央權威,保證黨的基本路線的貫徹落實和現代化建設在農村的順利進行,充分發揮我們黨在組織建設上的強大優勢。

四﹑帶領廣大農民群眾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道路上不斷取得新成就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農村幹部是黨在農村執政權的實際把握者,是黨在農村的形象和代表。因此,要按照幹部隊伍“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的原則,拓寬用人渠道,不拘一格地選賢任能。在村黨支部書記的選拔和配備上,一定要選拔那些能夠認真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公正廉潔、年富力強、有一定政治理論水平和政策水平、有一定黨組織生活經曆、有較高組織領導能力、有一定經濟頭腦的人來擔任。在選拔任用黨支部領導班子成員的程序上,既要堅持組織考察、黨委討論,又要充分聽取黨內外群眾的意見,嚴格按照黨章規定的程序,實行黨員民主選舉,同時要堅持選舉過程中的公開、公正、競爭、擇優的原則,嚴禁在黨支部書記選舉中出現各種違反選舉規定的不正當行為,不能采用公開招標、風險抵押的辦法競選黨支部書記,也不能用“書記組閣”的辦法由黨支部書記一個人配備其他成員。

五﹑切實做好新形勢下的農村群眾工作,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政黨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是政黨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依托。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我們黨要保持先進性和鞏固執政地位,就要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在我國,農民群眾占人口的大多數。黨的階級基礎是否鞏固,群眾基礎能否擴大,很關鍵的一點就在於農民群眾對黨的態度。由此可見,農村黨支部在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