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這個就要靠謀士和讀書人了,需要傳播一些流言。”李盛壞笑著道。
李德誠若有所悟地點了點頭,大頭巾就是聰明啊,總是有鬼點子,不服不行。
廣陵城作為當時最繁華的商埠碼頭,許多南來北往的遊客和商賈都流連於此。腰纏萬貫的商賈和官員們貪圖享受,營造了廣陵城“夜市千燈照碧雲”的景象。在商賈的聲色犬馬和文人的詩詞歌賦中,“煙花三月下揚州”成為了流傳最廣的廣告語。
當年,隋煬帝敗亡於揚州,未能返回洛陽,跟在隋煬帝身邊的大量宮人歌女和藝人流落於揚州民間,一代代傳承下來,提高了揚州歌妓的演唱技藝,也催生了揚州青樓的繁榮。李德誠不像徐溫或者張顥那樣野心勃勃,他隻求安逸享樂,他的家裏就養著幾個歌妓。
這一天,徐府後花園裏的一個亭子裏,正有一陣陣清新悠揚的古箏聲傳出,亭子正中有一個圓形的石台,石台上橫置著一具古箏,一個身穿一襲白色長裙的俊俏歌妓坐在一個椅子上,正在專心致誌地彈撥著古箏,她彈奏的曲子便是著名的“平湖秋月”。在她的身前,端坐著兩個年輕人,都是一身燕居常服,赫然正是徐知訓和徐知詢這兩個花花公子,兩人的雙臂交叉於胸前,徐知詢微閉著雙眼,似乎是正在陶醉於平湖秋月這首曲子,其中所體現的杭州西湖秋天湖平如鏡的美麗畫麵,徐知訓卻是呆如木雞,機械地搖著川扇,似乎根本就沒有心思聽這個優美的曲子。
“大哥,你是不是有什麼心事啊?”徐知詢看著兄長的臉,試探性地問道。
徐知訓這才回過神來,旋即對那個正在彈著古箏的歌妓輕輕地揮了揮手,“錚……”的一聲,那個歌妓觸碰著箏弦的雙手立刻就停了下來,又欠身對這兩個花花公子施了個禮,然後便邁著小碎步離開了這裏。
沉吟片刻,徐知訓皺著眉頭,淡淡道:“李德誠家裏那個叫做思煬的歌妓真是個令人難忘的小美人,可惜李德誠那個該死的老頭子脾氣很倔,惹不起啊……”
徐知詢這才知道兄長究竟是在為什麼著急上火,他一肚子壞水,眼珠一轉,頓時就想出了鬼點子,壞笑了一下,道:“大哥,這有何難?不就是一個歌妓嗎?不用太擔心……不過,李德誠這個老小子倒是傻人有傻福,誰能想得到,他居然在這幾年平步青雲了,難道我們淮南軍之中沒人了嗎?但是別忘了,他隻是楊行密眼中的福將,楊行密早就死了,他那不成器的兒子也已經成為了父親控製的傀儡,將來,淮南還不是我們說的算?隻要我們好好想辦法,這就不是什麼難事。”
徐知訓茫然地看了看弟弟,道:“賢弟,你說的倒是容易,父親現在與那張顥正鬥得不可開交,他的顧慮也有很多,我們豈能隨隨便便就去占李德誠這種地位顯赫的將領的便宜?一旦泄露出去,父親必定會責罰我,哪敢輕舉妄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