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二章 喜憂參半(1 / 2)

“不必客氣。”李盛微笑著打量了一番這個青年男子,此人大約有二十多歲,國字臉,顴骨有點高,濃眉大眼,相貌堂堂,一眼看去,很有一種英武的氣質。

那青年男子將書本和衣物都塞回了行李,然後便往城門裏走去,後麵的那些人猶在嘟嘟囔囔地指著他的背影咒罵著。

在這裏看見遠道而來的讀書人並不稀奇。李盛知道,在吉州有個“皇寮書院”,那是在大唐貞觀年間,由吉州通判劉慶霖修建的,據說是中國曆史上最早由私人創辦的書院。這個書院就坐落在一個皇家小別墅的旁邊,這就是“皇寮書院”的名字由來,興建這個書院的建築材料是以毛竹為主,竹子乃是歲寒三友之一,象征著君子謙遜的品德,是莘莘學子的最愛,俗話說得好,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很快,李盛一行人也全都通過了城門,經過那個青年男子的身邊之時,李盛卻無意間看到,那人的手正習慣性地按在劍柄上,這就讓李盛有些驚訝。那人的佩劍並不長,其實隻是裝飾品而已,根本就殺不了人,隻能用來練練花架子劍法。

劍被稱作兵器中的君子不是沒有道理的,古代的讀書人通常都要隨身佩劍,唐代的讀書人也是經常舞刀練劍,詩仙李白的劍術更是號稱大唐第二,他的師父則是曆史公認的劍聖名將裴旻。在唐末的藩鎮割據時期,連年戰亂,盜匪橫行,民風彪悍,讀書人更是大多習武防身。因此,讀書人外出之時攜帶佩劍不足為奇。

然而,讀書人的主業畢竟是讀聖賢書,他們會養成隨時手握劍柄的習慣嗎?這就讓李盛有些好奇了,他忽然間又想起了樂平公主片刻不離身的那柄棠溪劍,以及她經常下意識地手握劍柄的樣子,想到這裏,李盛的眉頭不由得微微一蹙。

李盛又深深地瞥了一眼那個青年男子,此刻,那人正慢騰騰地走在後麵,臉上是一副似笑非笑的表情,他看起來似乎泰然自若,隻是,李盛卻越來越感覺那人非同尋常,他甚至能夠感覺到那人的目光中隱隱地有著一絲殺氣。

李盛想起來,那人的過所上記載著他叫肖延默,來自撫州,今年二十六歲。其實,肖延默的確是他的真名,但是,世上知道他身份的人其實並不多,他是彭玕頗為倚仗的心腹之一,彭玕的部下裏,年輕一代的將領之中以肖延默最為出類拔萃,除了肖延默之外還有個來自廣陵的李鬱也很年輕,不過,李鬱是個謀士。

彭玕有了楚王馬殷作為靠山,曾經率軍進攻被淮南軍占領的洪州,但卻未能攻克,於是就在吉州北部的鳳岡建寨拒守,以做長久打算。這一天,肖延默就被派到吉州來了,他的使命便是聯絡吉州城內的細作們,試圖裏應外合,一舉拿下吉州城。誰又能想得到,這個看起來比普通讀書人健壯一些的漢子竟然是個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