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蒙徐將軍這麼器重在下,在下一定會盡力而為,不負眾望。”李盛雖然仍然有些猶豫,但卻不能不動心,徐知誥都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他還能怎麼樣?
半個月之後的一個下午,徐溫在自己府邸中的花廳裏召見了李盛和周本等人,對於徐溫的府邸,李盛已經輕車熟路了,尤其是對於這個寬敞的花廳最熟悉。李盛到了花廳之外,早有侍衛通報進去,然後又回來說了一聲“請”,李盛這才走了進去。
徐溫端坐在花廳之中,看樣子明顯清減了幾分,臉色也似乎有些蒼白,在他身邊的桌案上都摞著高高兩摞奏章,自從除掉張顥之後,徐溫獨攬淮南軍政大權,肩上的擔子自然越來越重了,每天需要他做出決策的奏章也有很多。
此時,徐知訓和徐知詢都早就到了,這是在徐府,他們兄弟倆近水樓台先得月,他們倆的座位緊挨著,但他們兩人卻並不交談,反而是若有所思,各懷心事。
花廳裏隻有一個陌生的麵孔,李盛自然猜到那人就是周本了,他看起來大約有四十多歲的年齡,滿臉虯髯,膚色黧黑,目光凜凜,虎背熊腰,一看便知他是一員虎將。相比先祖周瑜的英俊儒雅,周本明顯是有所欠缺,但他卻比周瑜更加多了幾分神武和彪悍。此前,周本一直在信州擔任刺史,深得當地百姓的愛戴。
若論權勢和地位,周本甚至還不如李承嗣和朱瑾等人,但其性格剛烈,鐵骨錚錚,不懼權貴,剛直不阿,對敵作戰時更是衝鋒在前,深得淮南軍諸將的尊崇,在淮南軍之中早已立下了威信,即便是現在獨攬左右牙軍都指揮使大權的徐溫對周本說話也是客客氣氣的。
這次,為了攻打蘇州城,周本被徐溫特意請到廣陵城來,他的兩個兒子周鄴和周弘祚則繼續留守在信州。李盛聽說,周本的長子周鄴也是個少年英雄,經常跟隨其父出征,而且屢建戰功,周本的次子周弘祚雖然武功差些,卻也性情剛烈。
對於這次在花廳裏召開的會議的議題,李盛和周本等人早就心裏有數,因此,徐溫提出自己的想法之後,眾人都沒有任何異議,他們都認為淮南軍與吳越軍早晚還要有一戰。隻是,具體的行動計劃以及何時開戰還需要全盤考慮,那應該由徐溫製定,這個就不用李盛等人操心了。
徐溫環視一番眾人,正色道:“本官向來沒怎麼讀過書,但也知道,打仗,講究的是不能師出無名,聽說吳越軍早就已經等不及了,我們不妨後發製人,等他們先發起攻擊,免得落下口實,引得朱溫那廝出兵幫助吳越軍,一旦他們對我們兩麵夾擊,那就是個大麻煩……好在朱溫那廝也在忙著對付李存勖的河東軍,暫時可能抽不出身來,不過,我們也要做好兩線作戰的準備,在霍丘和廬州、壽州一線嚴加防範,隻要霍丘和廬州、壽州那裏不出問題,我們就不必過於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