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知訓點了點頭,道:“正是,我軍在東洲城損失慘重,必須盡快挽回顏麵。”
以後的幾天裏,周本一直沒閑著,既然被派到這裏,他就想有些作為,雖然他的主要職責是攻下蘇州城,但是,他對收複東洲城的事情也一直在認真地考慮。
周本原本也沒想到東洲城居然會這麼快就突然失守,進行了一番調查,他這才發現,原來,吳越軍的大將張仁保,早就帶著一些精兵悄悄潛伏進了東洲城,出其不意地發動了偷襲,裏應外合,這才把東洲城一舉拿下。
為了這次戰役,吳越軍顯然早就蓄謀已久了。為此,周本決定采取釜底抽薪的策略,大量招募沿海的流民和百姓入伍,這樣,不僅可以壯大自身的實力,還能避免這些人為敵所用。
周本也在期待著李盛回來,他很想聽到李盛帶來一些好消息,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老將,周本當然很清楚,如果將原來王郢部下的那些海盜拉攏過來,對於淮南軍來說,那無疑更是如虎添翼。即便是他們在暗中支持和幫助淮南軍,那也是受益匪淺的,可是,李盛卻至今不知所蹤,這讓周本心急如焚。
周本當然知道海盜的本性是凶殘的,他們經常燒殺掠奪,但是某些官兵又比海盜們好得了哪去?在這個時代,一旦攻破某個城池之後,官兵們往往會燒殺劫掠一番,那是習以為常的。更何況一些海盜在做走私生意,這就給沿海的百姓提供了賺錢的機會,即便是一些當地商人乃至官僚都參與其中,如果與這樣的海盜合作,還愁沒有軍餉?周本又怎麼可能仇視這樣的海盜?
對於攻打蘇州城,周本越來越意識到了一些困難,淮南的老百姓們不支持出兵攻打蘇州,他們更願意維持現狀,因為江浙一帶比較富庶,老百姓們相對比較有錢,他們的日子過得相當不錯,他們當然不願意為淮南軍的巨額軍餉買單,更不願意自己的子弟被招募到軍中,為了那些一心隻想著搶錢搶糧搶地盤的軍閥賣命。
為了在蘇州混些軍功,徐知訓倒也卯足了勁打算做出些成績來,對於行軍打仗和指揮作戰,徐知訓是一竅不通,無奈之下,他就在練兵方麵下了些功夫,整頓隊伍、嚴明軍紀,希望以此增強蘇州城外這些淮南軍的戰鬥力。
淮南軍攻城多日,但卻久攻不下,一方麵是因為蘇州城是一座堅城,另一方麵則是因為缺乏充足的攻城器械,雖然有投石車這樣的遠程工具,但是蘇州城內的守軍居然想出來一個不錯的辦法,在城牆上張開一個大網,讓投石車投過來的石頭軟著陸。
更重要的原因則是,徐溫為了防範部將們擁兵自重,想出了一個餿主意,讓軍隊裏的將領們互相牽製,為此,徐溫又任命陳璋為水陸行營都招討使,以免周本權力過重。這樣一來,周本與陳璋等將領難免會互相猜忌,徐知訓又在其中添油加醋,整個淮南軍的戰鬥力頓時就大打折扣,士氣也越來越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