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二章 道義(1 / 2)

王成斌對於李盛的話並不讚同,淡淡地說道:“聽你的意思,我們根本不是淮南軍的對手,隻能接受招安?”

李盛搖了搖頭,道:“大當家的,你何出此言?恰恰相反,在下並不認為淮南軍會想法子對付你們,除非你們某一天真的與吳越軍聯手,事實上,淮南軍現在根本就沒有心思出兵剿滅海盜,就算淮南軍能把你們包括大悲山島的海盜全都剿滅,他們也沒有實力剿滅盤踞在振州的馮家,淮南水軍的實力有限,就算是馮家打不過淮南軍,他們也可以遠遁海上,到時候,淮南軍還是奈何不得馮家,你說是不是?”

王成斌聽了之後深有同感,頜首道:“小李子,如果按照你的設想行事,即便是我們成功了,以那徐知訓的性格,一切功勞都將會是他徐知訓的,他不會給你任何好處的,我們當然也不會給你什麼好處,試問,你為什麼還要這麼做呢?”

李盛若有意若無意地看了一眼王沐陽,道:“話不能這麼說,這支淮南軍名義上的主帥是水陸行營都招討使陳璋,按理說,立下任何功勞,首功當然都是他陳璋的,隻不過徐知訓這個衙內也在軍中,他當然也要分走一些功勞,這是顯而易見的。至於區區在下,隻不過是個人微言輕的小人物而已,我的功勞能不能被淮南軍高層知道,其實完全在於陳璋的一枝筆,他如果不想給我報功,我也無話可說……更何況徐知訓那小子一直想找機會公報私仇,無論我的表現多麼出色,徐知訓都會想方設法置我於死地,因此,即使我寸功未立,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我又能怎麼樣?難道我還能主動去邀功?那樣也無濟於事,你想一想,即便是在你們東沙島上,如果有哪個小頭目向你邀功,你也不會對他有好感吧,是不是?”

王成斌大惑不解地看著李盛,沉吟片刻才說道:“你很有自知之明啊,既然如此,你為什麼還要這麼賣力氣?既然那個姓徐的如此排擠你,你又何必給他們賣命?依我看,你不妨想方設法將你的家眷轉移到我們東沙島上來,以後,我們同舟共濟,一起幹一番大事業,不知你意下如何?”

李盛笑了笑,道:“在下之所以這麼做,不是為了一己私利,而是為了道義!”

“哦……”了一聲,王成斌詫異地看著李盛,道:“此話怎講?願聞其詳。”

李盛正色道:“在下並不是誇誇其談的偽君子,也不想說得那麼道貌岸然,把自己標榜成一個完美無瑕的聖人。但是,在下曾經被人刺殺過,也曾經體驗過被人追殺的感覺,更是經曆過多次浴血奮戰,可謂是九死一生,可是,在下又能怪得了誰呢?要怪也隻能怪這個弱肉強食的亂世,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大悲山島的海盜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現如今,他們又開始打你們東沙島的主意,他們甚至拉上了在振州不可一世的馮家,你們不也是被逼得走投無路了嗎?其實,你們東沙島也算是盜亦有道,淮南軍如果能夠借助你們的力量對付吳越軍,誅殺無惡不作的朱子丕,沿海一帶的百姓們自然都是受益匪淺,這不是功德無量的偉業嗎?作為一個七尺男兒,一定要得到官府的論功行賞或者升官發財才能稱作建功立業?在下卻並不這麼認為,世事難料,豈能盡如人意?李某做事隻求對得起天地良心即可!”